准确把握、清醒认识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

来源:河北《共产党员》杂志发布时间:2025-08-21 17:54:19

准确把握、清醒认识反腐败斗争形势,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直接关系能否认准把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任务;直接关系全党全国上下能否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直接关系党能否永葆肌体健康、先进纯洁,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取得新的伟大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深刻分析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高屋建瓴、拨云见日,为纵深推进反腐败斗争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洞察反腐败斗争时与势,关键是树立大历史观,全面、辩证、发展地看待和把握形势,既看主流、又辨秋毫,既明其常、又识其变,既知表象、又探渊源,始终做到不被浮云遮眼、不被乱花迷眼,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反腐败斗争,成功走好中国特色反腐败之路。

把握形势首要在深刻认识历史成就,增强反腐败斗争的必胜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反腐败斗争赢得了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历史主动,赢得了党团结带领全体人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共同奋斗的历史主动。两个历史主动,是基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斗争实践和历史性成就作出的科学论断。“第一个历史主动”聚焦党的自我革命,彰显了党拒腐防变的先进品格,体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毫不留情地清除党内腐败分子,始终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体现了党拒腐防变的强大能力,顺时应势探索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找到一整套惩治预防腐败的有效思路、举措和办法,形成了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反腐败斗争更有章法、更有力度、更有成效;昭示了党拒腐防变的强大势能,以铁的事实强化了没有免罪“丹书铁券”、没有“铁帽子王”、没有所谓“保险箱”的反腐意志。“第二个历史主动”指向伟大社会革命,是党的全面领导更加坚强的有力宣示,以强力反腐坚决查处“七个有之”问题,确保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党中央令行禁止;是经济社会发展更富活力的现实印证,以强力反腐注入强大正能量,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有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新篇章;是人民磅礴伟力更趋汇聚的鲜明标志,以强力反腐厚植党的执政根基,进一步形成众心向党、众志成城的生动局面,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保证。“两个历史主动”相辅相成、互促共进。前者是后者的强大动力,后者是前者的重要目的,共同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体现了我们党顺应历史大势、把握历史机遇、创造历史伟业的伟大成就,全党全国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从中汲取了反腐败斗争必胜的信心和力量,坚定了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的决心和意志。

把握形势重点在敏锐洞察变化,保持反腐败斗争的战略冷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仍然严峻复杂,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和条件任务仍然艰巨繁重。“两个仍然”中,前者是十余年来一以贯之的基本判断,后者是对现阶段特征的基本把握,共同构成对反腐败斗争形势任务的总体判断。“两个仍然”阐明了持续反腐的原因所在。腐败问题高发频发的严峻现实决定了惩治腐败任务的艰巨性,腐败产生的内在机理决定了腐败现象的长期性,滋生腐败因素的多重交织决定了腐败行为的复杂性,决不能将其视为阶段性任务,更不能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急躁心态。“两个仍然”揭示了攻坚反腐的艰巨所在。当前,风腐交织较为突出,“四风”问题禁而未绝、花样翻新,腐败案件存量未清、增量犹生。违规吃喝等问题虽有遏制,但思想基础和向好态势极端脆弱,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反复发作;查处的腐败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都在攀升,有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还在搞政商勾连腐败;有的区域腐败还很严重,金融、教育、医药系统和殡葬行业腐败问题根未除、事未了,企业跨境腐败风险尚未化解,基层贪腐量大面广多发,达到海晏河清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两个仍然”指出了纵深反腐的重点所在。治理腐败就像净化水质,必须既清“蓝藻”、又铲“淤泥”,在始终保持高压惩治震慑的同时,从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多层面入手,深化标本兼治、系统施治,在铲除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上持续发力、纵深推进,不断提高腐败成本、减少腐败机会、消除腐败动机,向着根本解决腐败问题的目标前进。

把握形势关键在澄清错误认识,廓清反腐败斗争的思想迷雾

当前,党内外对反腐败斗争形势还有一些错误认识、杂音噪音和奇谈怪论。迷雾不消、方向不明,势必混淆视听、蛊惑人心,损害良好氛围和大好局面。要坚决防止盲目乐观。有人认为,经过新时代以来的强力反腐,形势发展已经迎来拐点,期待速战速胜,毕其功于一役。这种看法表面带有乐观态度,但违背了反腐败斗争基本规律。要坚决防止消极悲观。有人认为,反腐败反不胜反,甚至越反越腐。这种对胜利无望的态度,只见现象不看本质。既没有弄清查办案件高位运行,是彻底胜利的必经阵痛,是斗争能力提升的必然结果;更没有认清反腐能胜、反腐必胜,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并已为反腐败斗争历史和伟大成就所证明。要坚决防止是非不辨。有人认为,反腐败影响经济发展、挫伤干部积极性,鼓吹反腐败应该适可而止。宽容腐败以慰人心、放纵腐败以求发展,就是饮鸩止渴。这种认识忽视了腐败的严重危害,人为制造情绪对立、思想混乱,实为颠倒黑白,倒打一耙。我们必须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对反腐败斗争形势的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坚决澄清错误认识、廓清思想迷雾,以头脑的无比清醒,保障反腐败斗争意志的无比坚定。

把握形势落点在坚定意志决心,永葆反腐败斗争的清醒执着

形势严峻不容懈怠,任务艰巨不容停歇。只要腐败问题仍在发生,只要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仍然存在,反腐败斗争就永远在路上。这不仅是政治宣言,也是反腐败斗争理论的深化,完全符合执政规律。必须做到对形势异常清醒,始终保持深沉的忧患意识,决不能低估腐败问题严重性、顽固性、反复性,决不能低估反腐败斗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毫不动摇地在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持续加力,始终利剑高悬、保持强大攻势。对腐蚀异常警觉,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筑牢思想堤坝,从讲政治高度站稳立场、把准方向,始终保持“赶考”状态,时刻提醒自己、约束自己,高度警惕形形色色的“围猎”陷阱,保持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在慎独慎微中“销恶于未萌,弥祸于未形”。对反腐败态度异常坚决,绝不能有任何犹豫动摇、松懈手软或半途而废,拿出自我革命的决心,拿出“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魄,拿出“不给自己留后路”的勇气,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和高压态势,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让,确乎不拔地把反腐败斗争抓下去、抓到底。(孙纪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