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省纪委监委网站发布时间:2018-05-10 08:09:20
农村和社区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神经末梢,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干部的作风和形象,直接影响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如何让基层干部时刻绷紧廉洁这根弦,筑起首道防线?
去年5月,邯郸市复兴区纪委在农村(社区)探索设立“廉政诊所”,由乡镇(办事处)纪委书记任所长,农村(社区)纪检委员任副所长,聘请3—5名德高望重的老党员为“医生”,负责收集并处理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苗头性问题。“廉政诊所”的建立,为及时发现解决基层党员干部在廉洁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实现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经常化、规范化搭建了有效平台。“廉政诊所”运行一年来,拓展了群众监督渠道,为基层党员干部廉洁履职戴上了金箍,有效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搭建群众监督平台,让批评教育成为常态
前不久,复兴区彭家寨乡西大屯村发生的一件事,在村民中引发热议。村里两名电工为一户郭姓村民完成电线改造后,在村民家中吃了午饭。此事被郭某的邻居反映到村“廉政诊所”后,在“廉政诊所”副所长、村党总支副书记彭子如教育下,两名电工分别向郭某支付30元饭钱并当面致歉。
“电工是村里的工勤人员,别小看这顿饭,它关系村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西大屯村党总支书记张存海说,“廉政诊所”为群众提供了监督平台,也提醒干部时刻绷紧廉政这根弦。
西大屯村毗邻邯钢集团,有村办企业3家。去年7月,为改善人居环境,该村实施了总投资近500万元的道路整修、绿化等工程。
“以前村里搞建设,难免有优亲厚友的情况,群众当着干部的面不说,但私底下议论纷纷。”62岁的魏子亭是“廉政诊所”的“医生”,工程开工以来,他和另外2名老党员几乎每天盯在工地上,从招标、进料、建设到验收全程监管,打消了村民怕干部借工程发财的疑虑,真正让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
据了解,2017年5月,为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监督,及时发现解决农村、社区党员干部在廉洁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复兴区纪委在全区41个农村、15个城中村、45个社区设立“廉政诊所”。
“‘廉政诊所’对农村基层干部出现的小问题、小毛病及时发现、提醒、纠错,治小病防大病,让批评教育、红脸出汗成为常态,是对农村基层干部实施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生动实践。”复兴区纪委书记、监委主任李勤芳介绍说。
“以前针对干部有苗头性或轻微违纪行为的问题,更多的是事后问责。通过‘廉政诊所’加强对干部的日常教育监督,避免了小错不纠铸成大错而受处分。”复兴区后百家社区党支部书记郭宏军说,“廉政诊所”提醒干部防微杜渐,对基层干部是关心和保护。
明确监督重点,规范运行机制
“村委会主任的亲戚租赁村里的厂房,3年没交租赁费,‘廉政诊所’能管不?”近日,彭家寨乡某村民向入户调查的“医生”反映情况。当天,这一信息被反馈给了彭家寨乡纪委书记、乡“廉政诊所”所长薛运婵。3天后,拖欠村集体的4万元租赁费一次性交清,乡纪委对该村村委会主任进行提醒谈话。
根据社区和农村服务群众的职能特点,复兴区明确了“廉政诊所”五项监督重点:“三资”(资产、资金、资源)监管、惠民政策的落实、群众反映的问题和社区重要事项的落实、扶贫资金落实及社区干部勤政廉政情况。
在具体运行中,“廉政诊所”实行“一档四诊”推进机制。
“一档”即为社区干部每人建立一套廉政档案,记录个人基本信息、主要社会关系、岗位职责及风险点、廉情信息及提醒整改情况等。
“四诊”包括:“接诊”,即通过接待群众发现问题;“问诊”,定期检查,查找问题;“会诊”,所长定期召集副所长、监督员,对存在问题集体研究,针对不同情况实施批评教育、警示谈话、限期整改;“转诊”,对发现的农村(社区)干部重大违纪违法问题及问题线索,按程序上报区纪委,由区纪委调查核实。
为确保“廉政诊所”有序有效运转,复兴区纪委监委实行分包联系制度,每月实地督导,查看“廉政诊所”日常运行、廉情收集、档案管理、提醒纠错和跟踪整改等情况。
在“廉政诊所”提醒纠错结果的运用上,该区将处置结果报备组织和人事部门,作为干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对易发多发违纪违规情形的重点环节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对多次提醒不认真整改,仍出现违纪违规情形的,直接立案审查,严肃追责。
据统计,“廉政诊所”运行一年来,复兴区共发现农村基层干部问题线索432个,提醒谈话、通报批评206人次,查处违纪违法党员干部26人。(刘剑英 乔海龙 宋君妍)
【落实全会精神见真章①】石家庄:坚持问题导向 强化执纪问责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