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邮差包
来源:河北日报发布时间:2024-12-14 09:07:58
爷爷家的墙上总是挂着一个灰绿色的邮差包,它的“年纪”比我还要大很多。岁月的磨砺让它失去了往日的颜色,就像爷爷——显示出一种历经沧桑的疲态,却也透出一种时间沉淀后的庄重。
小时候我曾问父亲:“为什么爷爷搬到哪儿都要带着这个邮差包?它已经老旧得和新家显得格格不入了。”父亲对我语重心长地说:“或许它再也不能装任何物品,却承载了你爷爷一生的事业,以及他坚守一辈子的原则。”
我小时候随爷爷、奶奶生活,爷爷是个邮递员,每天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巷子里,这个邮差包就挂在自行车前杠上,我坐在后座。那时它还是崭新的绿色,随着车铃的叮叮当当,摇摇晃晃,一开一合,给街坊四邻送去远方的家书、清晨的报纸。
在那个通信还不是很发达的年代,爷爷的工作还是很体面的。他是乡亲父老和外界连接的纽带,从这个小县城之外寄来的东西都要经过爷爷的双手。爷爷的人际关系也很好,他和街坊邻居都相处得很融洽,大家总是热情地欢迎他的到来,在走的时候,也总是想方设法给他带些东西,有时是几颗鸡蛋、有时是新鲜蔬菜和当季瓜果。
可爷爷从没有收过任何东西。看着爷爷把红彤彤的苹果还了回去,后座的我急得差点儿哭了出来。爷爷笑着说:“翠翠想吃苹果了吗?那爷爷去给你买一个。”“阿姨给你怎么不要?都不用花钱,那个阿姨还让你下次先给她送报纸呢。”我噘着嘴嘟囔道。爷爷说:“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这是做人最基本的底线。而且,我们每天送邮件的路线都是有规定的,如果改变了一家,那家家的顺序就都变了,这样对别人不公平,要守规矩。”我羞愧地低下了头,送苹果的阿姨也笑着对爷爷说:“樊师傅,我理解啦,咱们还按规定路线送。”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爷爷载着我重新上路,絮絮叨叨地和我说:“丫头,你要记得,这样的‘好意’收不得,来来回回之间,原则和人情就会模糊了界限。”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看着落日余晖照在邮差包上,像镀了一层金色的光。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这是我长大后参观邮政博物馆时看到的一句话。它让我想起了爷爷,他早已从邮递员的岗位退休多年。那个曾经在大街小巷穿梭的小老头,如今再也骑不动那辆自行车,也背不动他那绿油油、沉甸甸的邮差包了。然而,爷爷对工作的执着和他那正直的为人原则,就像一封穿越时空的信件,从我的童年一直传递到现在。
(樊晓宇 作者单位:康保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