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纪法规| 审查调查| 通报曝光 | 巡视巡察| 信息公开| 廉政教育| 媒体聚焦| 学习园地
所在位置:首页>廉政教育>以案警示>

“再错”干部的糊涂“底线”
——重庆市荣昌县经信委科技教育科原科长罗爱民违纪违法案剖析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发布时间:2015-05-14 09:24:00

图为罗爱民案的相关案卷。

20149月,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判决:荣昌县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科技教育科原科长罗爱民因利用职务便利收受相关企业和个人贿赂,被二审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追缴其违法所得4.6万元。

消息一出,便在当地引起了轰动。因为一些工作时间较长的同志还依稀记得,罗爱民在15年前曾因受贿受到开除党籍和行政撤职的处分。甚至有人调侃道:“这么点钱,一年的工资收入,为这个被开除,硬是划不来。”

一个本来大有发展前途的业务骨干,为何一错再错,两次偏离人生轨道?

赞赏中的迷失

“他平时工作认真负责、刻苦钻研,业务能力强、作风也比较踏实,用年轻有为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他会犯错是我们完全没想到的。”熟悉罗爱民的人如是说。

出生于1962年的罗爱民,有幸在恢复高考制度之后考上了四川工业学院汽车与拖拉机制造修理专业,1983年分配到荣昌县经济委员会工作。当年的天之骄子,凭借着组织的培养和自身的不懈努力,罗爱民迅速成长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得到上级领导肯定的同时,也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1996年,年仅34岁的罗爱民从一个普通干部成长起来,被任命为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分管业务工作,可谓“年轻有为、前途光明”。

赞赏声的背后,也时常隐藏着危机。

1997年,重庆直辖,荣昌作为重庆的西大门,招商引资、本土企业拓展,各种项目接踵而来。身处荣昌投资发展大潮之中,手握项目资金的罗爱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一些财大气粗的企业老板。这些老板们开着豪车,戴着名表,在罗爱民身前身后“主任、主任”地叫着,给罗爱民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一个审批能轻松为他们带来上万甚至几十万的资金,而自己大学毕业,却仅仅拿着每月337元的“死工资”。渐渐地,他心里产生了一些不平衡,当年考上大学的自豪感已然不复存在,对金钱物质也有了更大的渴望。

“跟这些商人接触多了,享乐主义抬头,吃吃喝喝,一顿饭就比一个月的工资还多,长此以往,自己对钱的概念也模糊了,逐渐突破了心理底线。”案发后,罗爱民这样剖析自己当时的思想。

罗爱民价值观和权力观悄然发生了蜕变,直接导致他日后滑入利用职权谋取利益的深渊。

金钱的“诱惑”

1998年年初的一天,陈某在争取到一个项目扶持后,将一个红包放在了罗爱民办公桌的抽屉里。

最初,罗爱民整日担惊受怕,拿着比自己半年工资还多的红包,总觉得会东窗事发,甚至连续几天寝食难安。信封静悄悄地躺在抽屉里,几个月的时间里他都没敢动,心里一阵阵的煎熬,不敢对任何人说。

不过,时间是洗涤旧迹的良药,行贿者依旧笑脸相迎,领导、同事对他依旧非常信任,罗爱民的内心逐渐平静下来。跟亲友聊天,谈起了“灰色收入”,大家对此态度惊人一致:“这些小钱不足为奇”,“送现金,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谁能知道”。

从此,罗爱民一发不可收拾,虽然明知自己的“小动作”是违法乱纪,但依然忐忑不安地接过了一个又一个红包。

错位的“底线”

罗爱民抱着“灰色收入合情合理”、“恶小钱少法纪不惩”的念头,给自己设定了一条“底线”:收钱仅限几百几千元。

当纪委工作人员来到罗爱民面前,他似乎知道自己的受贿问题败露,于是主动交代了自己的受贿事实。经过几个月调查取证,县纪委确定罗爱民在19986月至10月间,利用职务之便,先后收受贿赂1.4万元。为严肃纪律,根据相关规定,县纪委报请县委同意之后下达了开除其党籍并撤销县经委副主任职务的处分。

罗爱民由单位的“二把手”被“打回”到普通科员,原以为这将给他一个深刻的教训。然而,20139月,县纪委信访室又接到了关于罗爱民收受企业老总好处的举报电话。

原来,经过几年的沉淀,200711月,工作踏实肯干的罗爱民再次获得领导和同事的信任,又被起用为县经信委科技教育科科长,负责工业技术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在某公司经理吴某的“点拨”下,熟悉业务的罗爱民开始帮企业起草竞标文案,并且成功竞标,得到了一笔不菲的佣金。然而,罗爱民再一次丢掉了自己的“底线”,逐渐由帮做文案到收取“好处费”。

2008年初,罗爱民渐渐开始接受相关公司的“信封”,金额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在他眼里,这只是帮忙的一点点酬劳,根本算不上受贿。

然而,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纪委的工作人员再次出现在罗爱民面前。在“老友”重逢的桥段中,他主动向办案人员承认共收受“好处费”5.5万元……

直至案发后,罗爱民才在办案人员面前反思道:“原以为帮助企业做了本职工作以外的事情,得一点辛苦费这不算什么,心里放松了警惕也就习以为常了,可现在不但害了自己,也让家人抬不起头来,尤其是给自己正在上大四的儿子抹了黑,害得他找工作也不容易了,纵有千般泪也无处抹……”(刘姝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