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纪法规| 审查调查| 通报曝光 | 巡视巡察| 信息公开| 廉政教育| 媒体聚焦| 学习园地
所在位置:首页>廉政教育>廉政基地巡礼>

董存瑞烈士陵园廉政教育基地

来源:河北省纪委监察厅网站发布时间:2014-10-20 17:33:00

董存瑞烈士陵园廉政教育基地位于河北省隆化县城西北的苔山脚下伊逊河东岸,是为纪念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烈士于1954年在清康熙皇帝波洛河屯行宫旧址上修建的。经过1957196019732008年几次大规模扩建,现占地9.16万平方米,是全国以烈士名字命名的陵园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园内有纪念牌楼、烈士纪念碑、董存瑞烈士塑像、烈士墓、纪念馆、碑林等13项主体建筑。并珍藏了老一辈革命家、学者、知名人士为存瑞烈士的题词、书画210余件。该园1982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1月被国家民政部定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969月被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命名和向中小学推荐的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底入选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08年国家投资2818万元,修建了英雄广场、董存瑞纪念馆,新馆占地2300平方米,投资1000万元,馆内的声、光、电和投影技术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该馆于2008525日对外开放,英雄广场也已投入使用,这些硬件设施的建设提高了旅游接待能力,提升了董存瑞烈士陵园红色景区品牌影响,为广大群众特别是未成年人继承革命传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廉政教育提供了重要场所,成为游客出游的首选景区。2009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命名为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2012年被中共河北省委命名为河北省首批“中共党史教育基地”,被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评为河北省五星级公园

董存瑞纪念馆

20074月,县委正式批准董存瑞烈士陵园为“隆化县党员、干部廉洁教育基地”并正式立碑命名,200711月,承德市纪委监察局命名董存瑞烈士陵园为全市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基地,2008年被河北省纪委、河北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省廉政教育示范基地。

董存瑞烈士塑像

董存瑞烈士陵园被命名为省、市、县廉政教育基地以来,始终秉承“褒扬革命先烈、激励教育后人、弘扬存瑞精神”的宗旨,围绕“建设一流廉政教育基地和一流红色景区”的工作目标 在加强软硬件建设,强化员工业务素质,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加大宣传促销力度的同时,着力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工作。在宣传方面,陵园围绕“继承革命传统、弘扬存瑞精神、浩然正气、两袖清风、克己奉公、清正廉洁”这一主题,通过在园内适当位置开设橱窗、悬挂入党誓词、荣辱观、八个方面良好作风警示牌、设廉政文化展室、举办廉政文化书画展书画展和廉政教育成果展、免费发放廉政知识小册子和相关书籍等,营造浓郁的教育氛围,达到引人入胜、入耳入心的效果。同时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等活动,使廉政文化教育内容与革命传统、英雄正气有机的融为一体。在教育活动方面。以四个“纪念活动日”为主线,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做好贯穿全年的廉洁教育工作。即利用清明节扫墓活动,加强对青少年的廉洁教育;利用“5.25”董存瑞烈士牺牲纪念日召开全县机关干部大会,通过缅怀烈士的英雄事迹,加强对机关干部的廉政教育;利用“七一”党的生日,加强对全县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教育;利用“十一”国庆节游园活动,加强对全社会各界群众的反腐倡廉教育。促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增强转变作风的自觉性,牢固树立八个方面良好风气,努力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同时为了突出“廉政教育”的主题和氛围,在馆内多载体展示最新的廉政知识和警示教育内容,进行常规教育。在讲解中采用观众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形式来影响人、感染人,使到基地参观者尤其是党员干部深刻地或潜移默化地受触动、受教育。并成立了存瑞宣教小分队,坚持走进部队、机关、社区、学校,以展板展示、宣讲、报告等形式,宣传存瑞精神和存瑞事迹,并结合当今社会主旋律和价值观要求,贴近新形势下公民思想道德文化修养的要求,对廉政文化知识进行传播。从2010年至今共举办革命传统教育宣讲60余场,万余名听众接受了教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董存瑞烈士墓

董存瑞烈士陵园廉政教育基地经过不懈努力,近年来的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全国优质服务品牌”、“省级文明单位”、“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先进集体” 、“承德市国防教育先进集体” 、“承德市十大(优秀)青年文明号标杆”、“全市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等荣誉称号。现年接待国家各部委、省厅、部队、机关团体、各级党组织、大中小院校及中外游客达38万人次,其中接待来自全国各地接受廉政教育的党员干部达10万多人次,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