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纪法规| 审查调查| 通报曝光 | 巡视巡察| 信息公开| 廉政教育| 媒体聚焦| 学习园地
所在位置:首页>廉政教育>勤廉楷模>

齐庆三:用生命唱响勤廉之歌

来源:河北省纪委监察厅网站发布时间:2014-10-19 11:18:00

20131111上午9时。

平山人民医院抢救室。

无影灯下,医生正在紧张地抢救一位刚刚送来的危重病人。

呼吸机。

心脏按压。

电除颤。

再打强心针¨¨¨

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各种手段都用尽了,医生也无力回天,一颗年轻的心脏永远的停止了跳动。

“不可能!我家三儿不可能就这样走了,不可能!”大哥无法相信,“怎么可能呢?手术很成功啊,安了三个支架呢,不是挺好的吗?三儿,起来,跟大哥回家呀。”

抢救室里传出一个中年男子撕心裂肺的哭声,他跪在地上头碰的地板咚咚直响。而被拦在抢救室外焦急等待病人消息的妻子李静平得知噩耗后,则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当场昏了过去……

这位病逝在工作岗位上的人,就是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齐庆三,年仅44岁。

在齐庆三去世的前三天、不到72小时里,他的生命已进入倒计时:

119,星期六。上午,与石家庄日报领导商谈平山旅游资源宣传推介专版的事情;下午,在单位审定下周一要刊发的稿件;晚上,在单位值班。

1110,星期日。上午,在单位和同事一起商讨专版稿件的提纲和内容;下午直到晚上12点,在单位和同事们共同撰写、修改、审定专版稿件。

1111,星期一。早上7点,赶到单位对前一天修改的专版内容再次进行了修改、润色;8点,在前往县政府送审稿途中心脏病突发晕倒。

这一倒,就再也没有醒来。

2014年春末夏初。笔者一行赶赴著名的革命老区平山县,追寻齐庆三的足迹,试图还原他短暂而平凡的一生。

干工作,他有一股狠劲儿,好较真儿。从参加工作到去世,22年时间里,从没有松懈过,从事新闻写作17年,把每一篇稿件都看做是一次挑战,这才有了他1360多篇在各级新闻媒体发表的稿件。

1991年齐庆三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当过老师,不久就被调到平山镇政府办公室,负责文秘工作。1995年镇党代会期间,齐庆三负责起草工作报告。他带了几包烟和一堆方便面,带着收集来的资料,把自己反锁进办公室,三天后,反锁的门终于打开,齐庆三从烟雾缭绕中走出来,“蓬头垢面,两眼红肿,烟气熏天。”和齐庆三走个碰头的同事差点没认出他来,“办公室的地上满是烟头,桌子上铺满了稿纸,1万多字的讲话稿,他整整改了8遍,稿纸正面、反面密密麻麻全是字,要不是那几包烟和方便面顶着,他早趴下了。”“除了上厕所,他就没出过门。”“别人写完一遍就不愿意大改了,他却敢于,甚至是推翻自己,重新再立思路,尝试更好的角度,这也许就是他写的东西与众不同的关键。”他曾经的同事闫振平回忆道。

平山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美誉的五大革命圣地之一——西柏坡就在该县境内。19963月,齐庆三调入平山县委宣传部通讯组,作为一名普通的宣传工作者,他从新闻视角来审视脚下的这片土地,用更大的精力和热情关注着老区变化的点点滴滴。

19988月,平山县西部山区突遭特大暴雨袭击。齐庆三迅速赶往重灾区北冶乡采访。不通机动车,他就骑自行车,连自行车也走不了的地方,他就步行前往,有时甚至一天数次趟过水流湍急的险隘河。连续奔波了三天两夜,他走遍了该乡所有的重灾村。因电力中断,他就点起蜡烛连夜赶写稿件;实在顶不住蚊虫叮咬,他就点起当地群众用蒿子拧成的火绳来驱蚊虫。稿子写好已是凌晨5点,齐庆三马不停蹄赶早班车把稿子送往石家庄日报。次日,通讯《冲不垮的堤坝》在一版显要位置刊发,极大地鼓舞了灾区人民抗灾自救的信心,同时,一批批社会各界捐助的救灾款物,也源源不断地送到了灾民手中。

200544,平山县西部山区突发山林大火。身为新闻科长的齐庆三立即组织同事们,分头赶赴扑火现场采访。大火扑灭后,又组织大家赶写扑火新闻稿件,连续三天三夜,赶写出《与火魔激战的42小时——5000军民扑救平山“4.4特大山火纪实》长篇通讯。在等待石家庄日报审定稿件的过程中,坐在椅子上的齐庆三由于连续熬夜,突然摔倒,左眼重重地碰在桌角上,立刻起了个大包。大家催他到县医院,他却只让同事买来一瓶紫药水敷在伤口上。

17年里,他发表各类新闻稿件1360多篇,平均四天半发一篇,如果除掉节假日,平均三天发一篇稿!这期间,还不知道有多少没发表的!走了多少路,采访了多少人,趴了多少格子,他自己不知道,别人也说不清,但这些稿件却能说明一切。

作为农民的儿子,他与基层群众有着与生俱来的情愫,群众的苦与乐,始终是齐庆三眼里份量最重的新闻素材,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成为他毕生的追求

宅北乡北滚龙沟村是抗日根据地,电影王二小的原型就在这里,也是齐庆三众多“农村联系点”中的一个。村支书李永文说,去年秋天,村里的板栗丰收了,看着漫山遍野的板栗,喜忧参半,不知道去哪找销路,怕卖不出去,齐庆三知道了,就主动带人来村里了解情况,帮俺们搞宣传,给他带点板栗回去,他死活没拿。他们给俺村写了稿子发到了《石家庄日报》上,俺村也跟着有了名气,板栗销路也打开了。“可谁想到这是俺们和齐部长见的最后一面呢!他还没尝过俺们的板栗呢!”李永文哽咽着说不下去了。

那是齐庆三最后一次采访,平时不喜欢照相的他,那天也不知怎么就来了情绪,让同事帮他在农民的板栗园里照了一张相,那是他生平最后一张照片。齐庆三仰头看着挂满板栗的树,一手扶树,一手叉腰,脸上满是灿烂的笑,这笑容永远定格在北滚龙沟的山上,定格在老区这片他深深热爱的土地上。

2012年春,齐庆三偶然听说西部深山区农户种植土豆大面积增长,每户少的能收几千斤,多的能收上万斤,土豆成了当地农村许多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这年土豆市场突然变冷,大量土豆囤集在农户家的地窖里卖不出去,随着天气回暖,土豆眼看着就要发芽烂掉了。

齐庆三立即召集同事开碰头会,他列出报道框架,并提出采访方案和分工,大家兵分几路分头采访,晚上回来碰情况。他们从各乡镇回来交流完采访内容,已经是晚上10点半了,大伙儿就在单位楼下吃了一碗面条,连夜赶写稿件。很快,《河北省平山县:三百万斤土豆滞销 急坏老区农民》等一批新闻稿件陆续刊发后,在全社会掀起了“救助”行动,省会各大超市纷纷上门收购,平山县各部门也展开行动。山区农民的土豆很快销售一空,保住了农民的收入。

20076月初,河北电视台《直播生活》栏目记者,给时任平山县委宣传部新闻科长的齐庆三打电话,说有一名远在广州打工的女子在1996年洪灾期间,因家贫无力医治先天性唇腭裂的孩子,将爱女遗弃在平山县城一个路口,并在孩子包裹中留下生父照片和“爱女生于19966月初十晚八时,如有缘,十年以后的今天,只求在此地见一面”的字条。现在这名女子求助省电视台帮忙找孩子,省电视台希望平山县委宣传部给予帮助。

仅凭记者提供的零星信息和宣传部有限的人手和精力在茫茫人海中找到这个孩子,无疑是大海捞针,但齐庆三却说:“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哪怕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尽力去找。不能再让孩子下落不明,父母遭受折磨了。”

齐庆三找来同事们,认真分析能够寻找到孩子的各种可能。在此后的20多天的时间里,宣传部的同事和省电视台记者在遗弃女婴的街道附近先后走访了老居民、商店、银行,并到县残联、公安、卫生等单位查询有关孩子的线索。一遍遍询问、一回回碰壁,一次次失望……虽然大家付出了艰辛努力,但仍没有任何能找到孩子下落的信息。这对夫妇无奈中带着遗憾和痛苦重新返回广州继续打工。突然有一天,齐庆三兴奋地给河北电视台记者打电话:

“孩子找着了!”

后来,同事们才得知,为了找孩子,齐庆三抽空骑自行车到教育局查找学生学籍,去县医院了解小孩儿的唇腭裂手术登记情况,还去县公安局户政科进行调查。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最终圆了这对夫妇“十年之约”梦。当这对夫妇与十多年不见的孩子再见面时,父母抱着孩子失声痛哭,在一旁的齐庆三也忍不住潸然泪下。

正是因为他始终关注着基层群众,把群众的疾苦和冷暖挂在心上,才使许多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在他的宣传下变得高大起来:

“铁骑神医”缑文录,二十三年如一日,义务为部队修车,往返近2万公里,更换零配件1万多件,维修车辆500多台次,为部队免费培养修理工900多名。多次获得河北省爱国拥军优秀企业家、石家庄市爱国拥军模范、平山县爱国拥军模范等荣誉称号。

班车司机刘文武,14年来一直坚持免费接送宅北乡北滚龙沟及附近村庄的孩子上下学。他的班车被人们称为“爱心班车”。

宅北乡护林员史岁忠,护林数年,足迹遍布15万亩山林。2007年被评为“感动省城十佳人物”。

¨¨¨

甘守清贫,耐得住寂寞。在物质享受上,齐庆三是一个落伍于时代的人。他把全部热情奉献给工作和需要关心的人,而照顾父母和孩子对他来说却成为一种奢望。

我们先来看看齐庆三的住:他在县城工作,却买不起县城的房子,回老家住,路太远不方便。于是,结婚后,他便借住到县城的岳父家里,谁知这一住就是22年,直到他离开人世。在这个“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时尚用品,彩色电视机还是县委宣传部淘汰下来折价卖给他的,生锈的老吊扇、靠墙摆放的几件老式桌椅、小板凳、小马扎,这几乎就是他“家”客厅里的全部摆设。十多年前,单位曾集资建房,他也报了名,当时房价低,只需8万元左右,但他最终还是因无力承担而放弃。2009年,他通过按揭贷款的方式,在县城买了一套住房,但直到他离世也没有正式入住,贷款也没能还清。

我们再看他的行:一辆老式28型“飞鸽牌”自行车黑漆斑驳,破旧不堪。当我们在他家的院子里见到这辆自行车时,仍落寞地立着,这就是一直陪伴齐庆三上下班和采访17年的“老伙计”,至于它是哪年买的,就连它的老主人——齐庆三的岳父也早已记不清了。这辆除了铃铛不响哪都响的自行车也成为他的标志,只要听到院子里自行车的声音,同事们就知道齐部长下乡采访回来了。

我们再看他的用:齐庆三一生用过三部手机。第一部手机用了六年多,键盘上的数字全部被磨掉了,同事们经常开玩笑说:“齐部长,你的手机可是‘保密手机’,扔到大街上估计都没人拾,因为拾起来也不会用啊。”第二部手机是他借了同事800元钱买的国产手机,特点是“便宜、耐用、待机时间长”,但样式老套,连他的妻子也认为这部手机太寒酸了,撑不起台面,不符合他“好歹是个副部长”、“经常抛头露面”的身份。去年10月下旬,妻子咬牙给他买了一部1200元的国产手机,不曾想,这部手机他用了还不到20天,就撒手人寰,成了妻子送给他“最后的礼物”。

再看他的吃:齐庆三出身农家,从来不讲究吃,和他一起工作的同事说,在县委宣传部通讯科,加班加点写稿子是常事,有时甚至要熬通宵,每次加班吃饭时,就在楼下吃一碗面条,而且吃面条不要卤,几个人要一份水煮肉片,既当菜,又当卤。他们一年光吃面条下来就花3000多块,都是自掏腰包,有的人吃面条吃腻了,一见面条就想吐酸水。

采访齐庆三的妻子李静平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不喜欢抛头露面的李静平刚见到我们时,还有一丝羞涩。追忆丈夫对她来说,是一种痛苦:

自他去世以来,我连一次都没有梦到过他。都说儿子和娘亲,可我儿子张口闭口是爸爸,庆三怕我不高兴,总说是儿子和他在一起时间少,才想爸爸多,我知道,在孩子心里,爸爸的分量谁也替代不了。

庆三单位里工作千头万绪,半夜回家是常事儿,常常他回来的时候家里人都睡了,可他回家不管多晚,第一件事儿是先到孩子屋里看看,哪怕只是站在床前静静的瞅上孩子一会儿。有时候忙起单位的事儿来,庆三连续几天见不着孩子,回家后瞅着熟睡的儿子,瞅着瞅着就忍不住摸摸孩子脸蛋儿,挠挠孩子脚掌心儿,把孩子弄醒,爷儿俩嘻嘻哈哈玩儿上一阵儿……。

庆三去世后,我忙着张罗后事,顾不上孩子。一天夜里,我安慰儿子,他反倒劝我说:“妈妈,我爸走了,你和爷爷、姥爷都伤心,你们别难受,还有我呢!”。

我俩结婚22年,一直平平淡淡的过日子,前年夏天,有天晚上他回来了,我正坐在床头叠衣服,他站在门口,嘻嘻笑了半天,我说“你傻笑啥呢?”他不好意思地说:“我送你样东西吧”,听他这么说,我心里一热,说着他从背后拿出两支玫瑰花,跟我说:“今儿是七月七,咱也过一回情人节”,我高兴地把花儿接过来,找个瓶子插上,他一直跟在我后边,低声说:“今天我们司机给女朋友买了一束花,赠了两支我拿回来了,委屈你啦,等着到咱俩金婚的时候,我也送你一大束花儿”。可我再也等不到我们金婚时他送我的礼物了,低声地啜泣,满面的泪水,让我们在场的每个人感到心酸。

“父母疼老小”,庆三是家里的老儿子,全家人最疼他,有时候大哥二哥劝我:“庆三单位的事儿就够他累的了,咱娘这边有我们呢。”有一个周六,我带着儿子,拿着庆三买的东西回老家看望瘫痪在床多年的婆婆,婆婆当时脑子已经不清楚了,可她看见孙子拉住就是不撒手,大家都搞不清楚怎么回事,公公在一旁说:“咱家齐派和庆三小时候长得像,你娘认不清别人,可还记着庆三小时候的模样呢。”

晚上庆三回来,问起婆婆的情况,我只说“还行,还是老样子”。儿子藏不住话,一五一十把白天的事儿说了,庆三默默地听着,一句话也没说。半夜,我听见抽抽噎噎的声音,睁开眼看见他背对着我,蒙着被子偷偷在哭。我想开灯劝劝他,可劝又能怎样,他心里的苦和难谁也替不了,就让他哭吧。2011年,母亲生日那天恰好是星期天,大哥提前一天给他打电话,要他第二天回家,全家人给母亲过生日,庆三答应“准来”。可第二天,家人等来的又是他“请假”的电话。谁能想到,没过多久,母亲就因病重去世了。他再也没有机会给母亲过生日了。

我们一行来到齐庆三的老家平山镇烟堡村,三间北屋只有他父亲一人居住,显得特别空旷。每到傍晚,他父亲都要站在大门口,向村外张望,直到天黑,老父亲一直相信,他的小三儿会回来的,只是出去采访了。在我们跟老人聊天时,他总是在喃喃地自说自话:三儿回来的时候,都在周六,11点回来,中午吃顿饭,下午两点就回单位值班了,我知道他忙,这一忙就顾不上家里了。

78岁的老人,佝偻着原本高大的身躯,刻满皱纹的脸上掩藏不住老年丧子的悲情,送我们走到大门口时,春末夏初的风吹散了老人的白发,我们已经走远了,老人仍举着告别的手,久久都没放下。

以严重透支自身体能为代价的无私付出,也造成了他身体健康状况的一步步恶化,由一个体格健壮的小伙子一步步变成了身体羸弱的病人,最终倒在工作岗位上。

2000年隆冬时节的一天,到林业局采访的齐庆三,突然胸闷气短、脸色煞白、浑身冷汗淋漓,被紧急送往县医院。途中症状消失,他不顾大家劝阻,愣是没去医院,又坚持和同事一道完成了采访任务。这时,要强的齐庆三并不知道,这是病魔对他生命发出的第一次“黄牌警告”。此后,类似的症状又出现过好几次,但齐庆三始终没有放在心上。

齐庆三身体状况的异常,引起了单位领导的焦虑,他被强制去县医院检查,可齐庆三不仅置医生要他“住院观察”的建议于不顾,连最基本的心电图、彩超都没有做,就又返回了单位。但此后,细心的同事发现,本来喝酒的齐庆三不只滴酒不沾了,烟也戒了,还在随身的口袋里悄悄藏上了一个小药瓶。

2012129凌晨2点,在单位值班的齐庆三突然感到身体不适,便喊来在单位值班的司机给他捶背,想坚持到天亮再说。凌晨5点,司机看他的病情不见好转,就硬把他拉到了县医院。急诊检查后,他被立即转送省会医院治疗。没想到这一去就是28天,等他走出河北省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时,心脏里已放进了三个支架。这以后,他的精神状态似乎变得非常好,就连医嘱三个月和半年一次的例行复查也不做了。每当有人问起他的病情,他总是轻描淡写地说:“我的心脏放上支架了,有了‘主心骨儿’,这回可没事儿了。”

20131113,齐庆三的遗体入殓时,妻子李静平双手颤抖着把一个新日记本和一支新钢笔放进了丈夫的棺椁。同族的一位大爷哭着说:“写了一辈子了,命都搭上了,不能再放这个了。”她却固执地说:“放进去,放进去!”

……

20131128,中共平山县委追授齐庆三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在全县开展向齐庆三同志学习活动。

2014127,中共石家庄市委追授齐庆三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号召全市开展向齐庆三同志学习活动。

20143月,省委宣传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追授齐庆三同志“河北省优秀宣传干部”称号。

20144月,中共石家庄市纪委做出决定,在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开展学习齐庆三同志勤廉事迹。

20145月,河北省委决定,追授齐庆三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号召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向齐庆三同志学习。(石家庄市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