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时间:2025-10-20 08:59:04
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筑牢纪律“防火墙”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纪委监委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监督重点,组织纪检监察干部紧盯资金使用、施工监管等问题开展监督检查。图为近日,该区纪检监察干部在曙光村走访了解相关情况。张国天 摄
民以粮而食,粮以地而生。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的高标准农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气。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为高标准农田建设谋篇布局,把舵定向;党的二十大报告将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作为一项重要部署。对于高标准农田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他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十四五”期间,各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着力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因地制宜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新建或改造高标准农田4.6亿亩,建成超过10亿亩高标准农田,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纪检监察机关紧盯高标准农田建设关键环节,持续强化监督执纪执法,查问题、压责任、促整改,为建好、管好、用好高标准农田筑牢纪律“防火墙”。
整合力量、访村入户,及时发现并化解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急难愁盼
近年来,从岭南大地到江南水乡,从中原粮仓到东北黑土地,全国各地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8月,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钜桥镇三里屯村的田间地头,一株株玉米挺拔整齐。“6月收完麦子,接着就种上了玉米!”村里的种粮大户张永喜说,以前由于地势较低,沟渠过水断面窄,刘洼河西侧的近万亩耕地“雨势大点就积水,每到汛期都是防涝重点”,包括自己在内的多家农户深受其扰。“自打建好了高标准农田,沟渠通了、生产效率也提高了。”
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把零散地合并成整片地,改善灌溉条件,提高耕地抗旱抗灾能力。大破大立筑沃田,需要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执行到位。
2024年起,河南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为期三年的农田沟渠连通整治,以全面提升耕地抗灾能力。其间,淇滨区纪委监委派出联合工作组,一方面紧扣农业生产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实地走访,核查了解沟渠、灌溉设施运作情况;另一方面,聚焦清淤疏浚、生态护坡、管护利用等沟渠建设关键环节,开展靶向监督,为农田功能发挥和整治规范保驾护航。
“监督走访过程中,我们及时将刘洼河畔耕地情况反馈给相关职能部门,督促落实整改。4个月后,镇里修建、疏浚、衬砌了9400米排涝沟渠。”淇滨区纪委监委驻区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组长李焕萍说。
为及时、全面发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纪检监察机关创新监督形式,充分整合基层监督力量,提升基层监督质效。
位于三江平原腹地的佳木斯,是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之一。在市纪委监委统筹安排下,来自不同乡镇的纪检监察干部,以片区协作形式组成一支支一线监督队,收集群众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急难愁盼问题。
“建立片区协作机制,既发挥了乡镇纪委抵近监督的优势,又能互相借力,弥补监督力量的不足。”佳木斯市纪委监委第五监督检查室负责人刘萌回忆,在一次访乡走村过程中,一线监督队发现桦川县部分乡镇耕地排水条件差,易受内涝影响,随即向相关职能部门反馈问题,督促调研原因、实施整改。“查清原因后,第四片区派出纪检监察干部全程驻点监督,推进整改,与职能部门、乡镇政府携手配合,快速完成4.26万亩耕地改造提升,新增有效种植面积1500亩。”
聚焦关键环节、拓宽监督路径,进行全流程精准监督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程,从招标投标、工程建设,到资金使用、管护利用,每个环节都关乎整体质量品质,每个环节也都有着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护航的身影。
日前,湖南省永州市农业农村局更新了市农田建设项目评审专家库,并同步公示相关成员资格审核情况。
项目评审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关键一环,专家库成员资质水平关乎项目评审的专业水平、公正性和社会公信力。此前,永州市纪委监委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联合职能部门开展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专题调研时,发现项目评审支出不规范等问题,遂发出纪检监察建议书,督促职能部门严格专家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更加廉洁、高效的服务保障。
经过2个月整治,永州市农田建设项目评审专家库更换专家57名,追回违规支出80余万元。“现在,专家库实行一年一更新,每年还要进行资格复核。同时,完善了随机抽取专家机制,确保项目评审支出规范透明。”该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与农垦科负责人说。
为提高建设全过程监管能力和水平,江苏省滨海县纪委监委推动县农业农村局建立智慧监管系统。该系统通过将施工图纸中的矢量坐标换算成经纬度坐标,能快速、精准定位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的泵站、桥梁、水泥路、防渗渠甚至是小涵洞。
“智慧监管系统在协助县农业农村局实时掌握高标准农田建设动态的同时,也成为保障高标准农田质量、有效防止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发生的重要平台。”滨海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智慧监管系统发现的涵洞施工质量问题,推动职能部门进一步完善了项目质量管控、建设验收相关制度。
409.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中,334万亩已实现蜕变,成为高产良田……这对于全域有35%耕地是滨海盐碱地的天津来说,着实不易。
“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资金管理使用和建设质量是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的重中之重。”天津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扎实做好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天津市纪委监委第八监督检查室联合驻市农业农村委纪检监察组、相关区纪委监委,成立联合监督检查组,推动市农业农村委加强对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招标投标、验收工作的提级监督,减少权力寻租空间。聚焦工程建设质量,督促市农业农村委对全市各涉农区2019年以来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工程质量进行全面“体检”,深入开展工程质量“回头看”,督促建立整改台账,确保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到位。
明晰职责、督促担责,紧扣责任落实强化监督检查
农田建设“三分靠建七分靠管”。建设任务越重,越要压实责任链条。纪检监察机关突出“监督的再监督”,督促明晰职责划分,把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个地块、每个人头。
为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质效,湖北省委、省政府以及省纪委监委联合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整治,建立领导包片、包项目、包整改的包保责任制,细化具体措施和责任清单;以不漏年份、不漏项目、不漏设施“三个不漏”为目标开展拉网式排查,对摸排发现问题实行“一问题一编号”,录入高标准农田“一张图”综合监管监督平台,开展全流程、数字化监管,实行销号管理,确保问题整改有人管、有举措、有时限。对整改不力、进展缓慢的通报约谈,坚决杜绝“纸上整改”。
处暑刚过,高岩眼瞅着忙碌起来。担任山东省德州市下辖禹城市伦镇台楼村“田管家”后,每逢春灌、夏种、秋播等集中灌溉节点,他每天都要进行巡查检修,确保村里的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正常运行。
“根据市纪委监委发出的纪检监察建议,我们推动禹城创新引入了‘田管家’管理模式,明确资产移交、管护主体、管护内容、管护标准、管护人员职责等内容,还设立了县、乡、村‘三级网格’管护体系,修订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办法,进一步提升管护工作规范化水平。”德州市农业机械与农田建设服务中心主任张宝东说。
作为全国首个百万亩“吨半粮”示范区,德州市纪检监察机关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切口,深化运用“一台账、两清单、双责任、双问责”监督机制,深入排查项目建、管、用各环节责任落实不到位问题。
针对此前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德州市纪委监委建立监督台账和责任清单,逐一反馈各县(市、区),明确整改责任单位和整改时限。同时,将系统性问题反馈至相关职能部门,督促加大监管力度,落实整改主体责任,护航高标准农田建设。
近年来,《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等制度文件相继出台,为高标准农田建设谋思路、立标准、拓路径。为确保党中央的政策部署落细落实,纪检监察机关把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作为政治监督重要内容,压责任、出实招、顾长远,推动监督成果转变为治理成效。
“结合监督检查情况,我们注意到部分县(市、区)存在落实措施不精准、政策执行有偏差、监督环节有漏洞等风险。”安徽省滁州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该市纪委监委加强与职能部门的沟通对接,建立每月会商机制,与市农业农村局和驻局纪检监察组就全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会商研判,研究管用的刚性措施机制,堵塞短板漏洞;督导职能部门出台《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监管的意见(试行)》,进一步细化原材料供应、施工建设、工程验收等方面工作规范和各方责任;明确通过严格合同管理、精准优化设计、规范人员管理、强化现场问题查处、做好验收问题整改等手段,提升全过程质量监管水平。(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陈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