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次出差都清清爽爽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时间:2025-08-08 09:01:47
漫画/王婵
湖南航空技师学院原党委副书记、院长陈大雄以出差名义携带家人旅游,公款报销相关费用;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党总支副书记、校长张恒文外出考察期间擅自改变公务行程借机旅游……近期,一些党员干部因公款旅游被通报。
当以工作之名行享乐之实,当公共资源被兑换为私人利益,危害已然潜滋暗长,我们必须正视。其一,挥霍公款,浪费资源。部分党员干部抱着“花公家钱”的心态,肆意旅游享乐,实则造成了公共财政资金的浪费,挤占了本可用于国计民生、公共服务和发展的宝贵资源。其二,污染生态,败坏风气。拐弯绕道景区、携带家属出游等行为,一旦有样学样、争相效仿,必将影响干事氛围。其三,失信于民,动摇根基。这种以公帑谋私利的行为,会严重损害干部队伍的形象,辜负群众的信任,长此以往,必然侵蚀党的执政根基。
公款旅游问题屡禁不止,其成因固然涉及管理环节的问题,如行程审批、费用报销等环节的不严格、不规范,但最根本的病根,还在于思想深处。部分党员干部特权思想严重,错误地将职位带来的便利和公共资源视为个人可以随意支配的“福利”,把正常的学习、考察、培训等工作,异化为个人游山玩水的幌子和“挡箭牌”,让“公”字走了样、迷了路。
要根治这一顽症,必须抓住要害、靶向施治。思想除尘是根本,要深入开展针对性纪律教育,不断强化“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的纪律观念和责任意识,引导党员干部时刻摆正公私位置,明确公权为民的宗旨。严格制度是关键,要针对公款旅游新表现、新变种,与时俱进完善制度规定,堵住管理漏洞,对培训、考察、党建等活动加强事前审核,细化行程管理和报销标准,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确保制度执行刚性。强化监督是保障,要利用大数据监督等手段,对公款旅游做到及时发现、严肃查处,坚持“零容忍”,无论是直接违纪者还是负有管理责任的领导干部,都应依规依纪问责,让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公生明,廉生威。唯有让每一次出差都清清爽爽,每一次考察都名副其实,每一笔公款开销都经得起审视检验,才能真正守护公权运行的秩序之“公”,让党心民意在同心轨道上行稳致远。(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