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纪法规| 审查调查| 通报曝光 | 巡视巡察| 信息公开| 廉政教育| 媒体聚焦| 学习园地
所在位置:首页>新闻播报>要闻要论>
两会观察 |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时间:2023-03-13 08:59:35

全国两会前夕,全国人大代表刘希娅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学校与家长代表座谈交流,收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收入分配调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一老一幼’服务等工作。”3月5日,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对民生福祉念兹在兹。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急难愁盼问题带到人民大会堂,让“民之所盼”直通“施政所向”。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请审查的计划报告和草案、预算报告和草案,从多个方面部署民生新举措,勾勒出民生发展新图景。

汇聚民情和民意,让“民之所盼”直通“施政所向”

“我们有什么想法,都会去找马慧娟说。”“马慧娟带到北京的建议,都是我们的心里话……”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玉池村村民口中的马慧娟,是十三届、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多年来,马慧娟始终为易地搬迁地区的发展、为易地搬迁群众的生活忙碌,走村入户、探访民生。

马慧娟生活的红寺堡原先是一片荒原,因为靠近黄河,政府在这里兴建了扬黄灌溉水利枢纽工程,开发出更多土地,集中安置了23万移民,把这里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易地搬迁移民集中安置地。

针对红寺堡区在过去几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稳步有序,但仍存在搬迁人口众多、基础差底子薄等问题,2022年全国两会,马慧娟提交“把红寺堡区创建成为国家级易地搬迁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的建议,引起有关部门和地方重视。当年,宁夏出台支持政策,累计整合资金57.7亿元,实施各类扶贫项目676个,为易地搬迁群众的进一步稳定就业、增收致富打下了基础。2022年,红寺堡人均纯收入达13801元,比2021年增长16.4%,绝对值和增速均高于宁夏平均水平。

易地搬迁群众的医疗卫生状况也是马慧娟关注的重点。通过深入调研,她发现红寺堡区卫生技术人员短缺,影响了基层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导致易地搬迁群众对本地就医的认可度不高,部分群众选择异地就医,不仅医保报销比例较低,还增加了额外支出。马慧娟建议,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出台具有针对性的基层卫生技术人才培养政策,逐步提升易地搬迁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这次我准备了3条建议,关注的重点还是农民工、产业工人的成长和权益保护,希望通过我的建言、发声,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贡献力量。”十三届、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常州老三集团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李承霞说。

在老三集团,李承霞创造了33秒上一个拉链、日产超1000件的纪录。近年来,她把对技术的钻研劲儿用到履职中。她主动把手机号码公布在社区代表联络站门口,每个月的15日,都会去联络站接待群众,认真倾听、仔细记录、扎实调研。她尤其关注农民工和产业工人的切身利益,把他们的烦恼当成自己的烦恼,努力为他们发声。

2020年,李承霞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扩大农民工社保覆盖面的建议,被人社部社保中心确定为重点督办建议。2020年10月,人社部社保中心相关负责人一行专程到江苏答复建议相关内容。“在养老保险异地转移方面,我建议建立全国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全国联网,减少农民工缴费转移和接续的时间、人力成本,提高农民工社保参保率。人社部的答复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这项内容正在加快推进。”李承霞回忆说。

2021年,李承霞提出的“让保障房圆新市民安居梦”建议获得推进实施。当年7月,住建部明确提出保障性租赁住房主要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难。江苏、上海、杭州等地纷纷出台政策,让户口不在本地的新市民获得了申请保障房的机会,享受到了与本地居民同等的保障房政策。

2022年,李承霞建议要规范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通过进一步打通技术工人技能评定、职称评定渠道,充分释放技术工人热情。这个建议当年5月获得人社部答复。人社部在充分吸取建议的基础上,当年度就通过制度的改革,让许多中小企业产业工人首次获得了评定机会。作为纺织服装、印染、制版技能等级考评员,李承霞参加了3家企业的员工考评。300多名产业工人经她评定为中级技工或高级技工,并享受相应待遇。

心系退捕渔民生计保障,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财经大学校长程永波的提案,引起有关部委重视和答复;关心农村中小学食品安全营养,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阜阳市政府副秘书长杨善竑多次提出建议,推动农村中小学学生营养餐持续改善……着眼保障和改善民生,代表委员担当使命、尽职尽责,汇聚民情和民意,让“民之所盼”直通“施政所向”。

近年来全国财政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近年来,党和政府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利益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全国财政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2022年,党中央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深入实施稳岗扩就业各项措施,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超过3200万人,实现稳中有增。回首过去5年,我国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导向,把稳就业作为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关键指标。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270多万人,在14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民生改善、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全国政协委员、武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信思金告诉记者,武汉理工大学通过访企拓岗、举办公益双选会、挖掘校内资源等,多元化拓展就业渠道;通过引进生涯规划专职教师、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传等,专业化开展生涯教育;通过提供“一对一”就业指导、心理纾困、经济援助、学业辅导等,精准化实施就业帮扶,学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5%以上,面向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就业比例达40%以上,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世界500强企业就业比例达50%以上。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连续七年在“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评选中荣获最佳高校类奖项。

新时代十年,我国教育普及水平显著提升。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各级各类学校52.9万所,在校生2.9亿人,各级教育普及水平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阿布洛哈村党支部书记吉列子日,是从村里走出的一名大学生。据他回忆,小时候,村里没有小学,只能“过溜索”到西溪河对岸的金阳县山江乡中心校读书,来回要10个小时。“现在条件不一样了,村里37个孩子在村小和幼儿园就能学习文化知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连续10年保持在4%以上。得益于国家对教育经费的稳定投入,近年来校园设施设备、教师的生活待遇、特困学生的资助情况等,都在很大程度得到了改善提升。”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路桥街道实验小学教师尚海红说。

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近年来,我国努力为人民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村民看病,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保障。老人养老,60岁以上每月可领取养老金,80岁以上还有高龄补贴。”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细博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付娇说:“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助、伤有所保,村里人心里更踏实、更温暖。”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事关千家万户,关乎民生福祉。近年来,我国以“一老一幼”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相关政策体系不断健全,配套改革措施日益完善,群众的幸福感明显增强。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万州区五桥街道香炉山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傅山祥介绍,万州区已建成45个镇乡街道养老服务中心、189个社区养老服务站、3775个婴幼儿托位,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每千人口托位数达2.4个,普惠性养老服务水平和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能力大幅提升。

共同奋斗,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今年全国两会,党的二十大制定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将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瞄准“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幅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画卷徐徐铺展。代表委员表示,要通过共同奋斗,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化百万见习岗位募集计划”“组织开展国聘行动”“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安排668亿元、增加50亿元”……政府工作报告、计划报告、预算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政策,将有助于更好解决稳就业难题。

“稳就业,核心是增强结构性匹配。”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会员、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罗丹表示,对高校毕业生而言,稳就业的关键在于增强人才供需结构匹配度,培养出市场需要的人。在人才培养中,高校要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适时调整培养目标和培养定位,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切性。

罗丹告诉记者,顺德职业技术学院11个二级学院都有一批稳定的企业群作为合作伙伴。今后将继续通过基于项目的校企联合培养,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待遇。

“逐步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范围,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生育保险,为他们的生育提供基本的保障。”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建议,要巩固和加强生育保险在生育保障体系中的基础作用,发挥好生育保险支付女性生育费用和生育期间工资津贴的基本功能;加强社会保险的协同作用,对于养育子女经济负担较重的家庭,在提取住房公积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对于女职工较多的用人单位,在生育保险缴纳,养老保障金缴纳方面给予补助和支持。

“要大力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孝感市社会福利和医疗康复中心党委副书记、主任谢志斌建议,健全医养结合机构医保资格准入并完善监管措施,加大对医养结合服务和安宁疗护政策支持力度,大力推广长期护理保险,不断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

贺丹指出,补齐婴幼儿照护公共服务的短板,要大力加强托育服务体系的建设,将托育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围;要充分考虑家庭婴幼儿照护和农村婴幼儿照护的需求,加大对提供照护者的培训,并给予婴幼儿照护补贴,承认他们劳动的社会价值,巩固和加强家庭内部的育儿支持,促进代际和谐。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64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5元,达到每人每年89元……预算报告里一系列民生数字具体而细致。

“每年财政支出的80%以上用于民生事业,其中10%以上用于医疗卫生事业。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朔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吴秀玲告诉记者,围绕打造“健康朔州”目标,朔州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力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市、县两级先后建成一批重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项目。同时,进一步完善市级层面医疗架构,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新改扩迁建市中医医院、市疾控中心、市传染病医院、市妇幼保健院,让老百姓共享优质医疗服务。

“朔州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满足老百姓家门口‘看上病’‘看好病’需求。”吴秀玲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吴晶 韩亚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