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纪法规| 审查调查| 通报曝光 | 巡视巡察| 信息公开| 廉政教育| 媒体聚焦| 学习园地
所在位置:首页>新闻播报>要闻要论>
新视野 | 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内涵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时间:2022-11-22 08:50:36

河北省邯郸市积极推进政务服务向村级延伸,在全市5844个村(社区)设立综合服务站,让群众不出村就能办成事。图为11月9日,该市鸡泽县吴官营三村联合综合服务站,工作人员在为群众办事。(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显著优势。如何理解这一显著优势的内涵?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占斌、薛伟江主编的《以人民为中心:中国治理的核心密码》(人民出版社出版),立足中国治理为什么能、中国治理之道何在,指出中国治理的优越性源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本书认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深厚哲学底蕴和鲜活的实践品格,是对马克思主义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观点的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目标的中国化成果。总而言之,以人民为中心,是读懂中国治理的核心密码。

发展为了人民,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和根本要求

是否坚持国家治理的人民立场,归根到底要看发展是“为了谁”。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本书提出,“发展为了人民”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和根本要求,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产目的是“共同富裕”,生产结果是人民共有共享。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深刻体现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属性。本书从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和结果两个方面作了阐述。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的目的是“共同富裕”,正如《共产党宣言》中直接指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目的是满足劳动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社会主义生产的结果和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具有一致性,即实现人民现实的幸福和人民的解放。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本书列举了一系列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设计,比如坚持发展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发展为了人民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繁荣发展鼓励人民团结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打造人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奉行最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内政外交政策,加强党的领导和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治理等。这些具体措施,深刻体现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意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指导原则。

初心和使命、性质和宗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工作都以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一切路线方针政策都坚持把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这是我们党得到人民拥护的根本原因。

发展依靠人民,是国家治理中贯彻人民立场的力量源泉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既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又是历史的决定力量。社会历史变化的逻辑起点是现实的人及其实践活动。发展依靠谁,回答了发展主体和发展力量问题。

在我国,以人民为中心逻辑下的人民主体性质是切实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就是率先在经济关系上创造“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基础,彻底改造旧社会的经济关系,消除旧社会利益对立与异化。在此基础上,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确立人民在一切公共事务中的主体地位,进而实现一切发展为了人民,一切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一切发展依靠人民,是国家治理中贯彻人民立场的力量源泉。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是简单地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而是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掌握历史主动性,这既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获得的宝贵经验,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唯一现实路径。

关于如何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本书从三个方面作了回答。首先,要承认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创造社会历史的决定力量。回顾百年,我们党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紧密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和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才能够在艰巨复杂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冲破思想的禁锢和旧体制的桎梏。其次,新的历史条件下密切联系群众、切实尊重和发挥群众首创精神,一方面,需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另一方面,要统筹多元社会格局,发挥不同利益群体的改革创新能力;同时,要营造鼓励改革和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的良好环境,培养和增强群众参与改革的能力。最后,面对纷繁复杂的改革发展任务,要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群众创造的成功经验,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业精神引导好、保护好。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既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遵循。

本书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与解放。马克思在说明人的“自由个性”时指出,“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显然,完成这一历史使命需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新时代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既要以马克思主义历史使命为最高目标,又要结合具体国情实现新时代的阶段性目标,同时还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把争取“人心”、争取“绝大多数”支持和拥护的群众路线的“传家宝”坚持好。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利益与社会发展方向发展规律的一致性,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宗旨。本书认为,我们党始终把有效地实现人民需求和人民生活的满足作为目标,因此,“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治理的过程中,基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迁,不断充实和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容体系,并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作出各有特色的‘分步走’战略安排”。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意味着把人民作为“最高决策者”和“最终评判者”。检验党所制定的路线方针及其在实践中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在新时代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中国人民从内心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一个主要原因是它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具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

需要注意的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单单是经济层面的,其实现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本书认为,“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内容而言,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发展成果;就推进进程而言,是渐进共享,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就评价标准而言,是从部分到全面、从个别到普遍。因此,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需要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站在新阶段,面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必须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