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纪法规| 审查调查| 通报曝光 | 巡视巡察| 信息公开| 廉政教育| 媒体聚焦| 学习园地
所在位置:首页>新闻播报>廉洁河北>
永载史册的壮丽答卷

——写在河北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之际

来源:河北日报发布时间:2021-04-29 08:23:48

永载史册的壮丽答卷 - 河北日报-01版:头版-2021年04月29日

(一)太行深处,河北阜平。8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向全国发出脱贫攻坚动员令。

如今的骆驼湾村,道路两旁、农家院里、大戏台上红灯笼高高悬挂。顾家台村箱包工厂里机声隆隆,食用菌大棚里一派繁忙,特色民居内外欢声笑语……

“我们过上了好日子”,骆驼湾村口新立起的这8个鲜亮大字,述说着乡亲们的自豪和喜悦,传递出发自内心的感动与感恩。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踏着皑皑白雪来到阜平县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坐炕头、掀锅盖、拉家常、问冷暖,与大家共商脱贫致富之策,为阜平、为河北送来党中央的关怀和温暖。

阜平,这片红色热土,由此成为一段波澜壮阔历史进程的起点。

(二)牢记嘱托、忠诚担当,坚决打赢这场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战。

知之深,爱之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8次视察河北,每次都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两次专程到贫困村考察调研。亲切的关怀、殷切的期望,彰显了人民领袖的赤子情怀,体现了总书记对河北人民的深情厚爱,为我省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鼓足了信心干劲。

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和现实检验,团结带领7500多万燕赵儿女,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交出了一份壮丽的时代答卷,在我国脱贫攻坚伟大史诗中书写了绚丽的河北华章。

认识向高处提领,工作向纵深推进。总书记每一个新观点、新论述,党中央每一项新决策、新部署,省委、省政府都坚持第一时间组织学习,第一时间研究部署,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将“精准脱贫的硬仗”列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打好的“六场硬仗”,响鼓重锤、尽锐出战。

五级书记抓扶贫,层层立下军令状。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省委副书记、省长许勤担任省扶贫开发和脱贫工作领导小组“双组长”,分别包联最困难的市县,带头遍访62个贫困县;翻看王东峰近年来的调研记录,扶贫开发工作是重中之重——一个县一个县地进村入户、访贫问苦,一次又一次解剖麻雀、把脉会诊。34名省级领导人人承担包联贫困县任务,带动形成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工作格局。

创先争优打擂台,攻坚号子响起来。河北在全国首创每月开展县乡党委书记脱贫攻坚“擂台赛”,累计举办2100多期。一场场令人红脸出汗的“擂台赛”,成为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平台,对推动问题整改、工作落实发挥了重要作用。

面对疫情“加试题”,奋力打好收官战。统筹做好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和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分区分级精准施策,研究出台剩余贫困人口如期高质量脱贫推进方案等14个专项文件,千方百计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务工和扶贫企业项目复产复工……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省委、省政府目标不变、节奏不乱、力度不减,充分展现出及时部署、科学调度、精心组织的“勇智谋能”。

(三)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蜿蜒平整的柏油路、水泥路,遮盖了曾经裸露、崎岖不平的黄土与山地,一栋栋灰瓦黄墙、干净整洁的农家院,替代了低矮破旧的黄泥屋,骆驼湾村民深情唱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德胜村男女老少扭起欢快的秧歌……从坝上草原到冀南平原,从太行深处到渤海之滨,曾经贫瘠的土地焕发无限生机,蝶变为充满希望的田野。

时间镌刻下梦想的足迹,历史铭记着奋斗的功勋。

阜平县10.81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16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3262元增长到2020年的10830元。骆驼湾村、顾家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012年的950元、980元提高到15660元、17390元。

2020年,河北“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232.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6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74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历史上首次消除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

在国家2020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河北脱贫攻坚成效被综合评价为“好”,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效被综合评价为“好”。河北实现了2018年、2019年、2020年连续三年每年在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获得“两个好”。

8年奋战,河北同全国一道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为我省贫困地区补齐了短板、打牢了基础、创造了机遇,更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和北京冬奥会筹办等重大国家战略和国家大事落地见效,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可靠保障。

激荡人心的历程,体现着“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定信念;让人惊叹的业绩,诠释出“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的真理力量。

(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回首脱贫攻坚路,我们迈出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思想的引领和理论的指导。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支持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职责。”

……

访真贫、看真贫,千山万水、风雪兼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全国所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就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坚持党的领导,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形成脱贫攻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坚持精准扶贫方略,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根源;坚持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坚持弘扬和衷共济、团结互助美德,营造全社会扶危济困的浓厚氛围;坚持求真务实、较真碰硬,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

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的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是我国脱贫攻坚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回答了我国脱贫攻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我们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重要理论指引。

伟大实践产生伟大理论,伟大理论指导伟大实践。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深刻揭示了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制胜之道,对世界各国反贫困事业具有普遍借鉴意义,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长远指导意义,必须深刻理解把握、长期坚持。

(五)回首脱贫攻坚路,燕赵大地见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脱贫攻坚,是我们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

“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习近平总书记在阜平考察时的这番话,激励鼓舞着广大党员干部实实在在为贫困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

把“两不愁三保障”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底线任务、标志性指标;形成稳定脱贫机制,既解决“后三年”问题,更解决“三年后”问题;“扶贫微工厂”富了口袋,“金鸡模式”下金蛋能分红好多年,“结上北京好亲戚”解决卖羊难……一项项增进人民福祉的有效政策、一场场保障改善民生的技能培训,践行着“一个不能少”的坚定承诺,带来无数人命运的变迁。

2013年至2020年,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253.7亿元、年均增长30.3%,市县财政投入142.6亿元;将政策、资金重点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对10个深度贫困县每年单独安排专项扶贫资金1亿元;累计改造农村危房29.5万户,建成饮水工程3.4万处、受益贫困人口79.6万人……一串串数字,连接起乡亲们越过越红火的日子,更让人深深感受“心里始终装着人民”的炽热情怀,品味“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的价值坚守。

千千万万人的命运音符,合奏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恢弘交响。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能凝聚起攻坚克难、矢志前行的强大力量,推动河北脱贫攻坚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

(六)回首脱贫攻坚路,燕赵大地见证,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找准突破口。”“帮助困难乡亲脱贫致富要有针对性,要一家一户摸情况,张家长、李家短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在阜平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强调。

“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做好这项工作,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下好‘精准’这盘棋,做到扶贫对象精准、扶贫产业精准、扶贫方式精准、扶贫成效精准。”在张北县德胜村,总书记与干部群众围炉话脱贫时深情叮嘱。

在河北脱贫攻坚主战场,北京、天津两市对口帮扶28个县(区),实施项目2356个;在“千企帮千村”行动中,13811家企业对包括206个深度贫困村在内的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村企结对帮扶全覆盖,为贫困地区注入生机和活力;内丘苹果产业年产值近17亿元,带动2万多农民增收致富;武邑“一引双联”走出一条电商扶贫新路径,让群众从“提篮叫卖”到“网上发财”;各式各样的“扶贫小院”“扶贫车间”,让农民在家门口上了班。

变扶“面”为扶“点”,变“大水漫灌”为“定向滴灌”,变“千篇一律”为“个性化定制”——河北做足“精准”文章,下足“绣花”功夫,制定贫困人口识别认定和精准脱贫、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等6个重点任务清单,建立脱贫攻坚精准落实机制,把政策、资源精准到户到人。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强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科技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生态扶贫等措施,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打造出摆脱贫困主引擎。

河北脱贫攻坚实践充分证明,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开发式扶贫方针是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的鲜明特征,发展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总钥匙。

(七)回首脱贫攻坚路,燕赵大地见证,我们描绘出一幅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谱写了一段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精神诗篇。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8年脱贫攻坚实践中,燕赵儿女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8年间,全省6.1万名驻村干部和1.6万名驻村第一书记、7746个驻村工作队、34.8万名帮扶责任人风雨无阻、日夜奋战,与群众一起寻找贫困根子、共谋致富点子、确定发展路子,以忠诚显初心、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树立起新时代的精神丰碑。

澎湃的精神力量,时时在天地间回荡。第一位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太行新愚公”李保国35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用科技把荒山秃岭抛进历史,把绿水青山留给未来,让10万多山区群众摆脱世代贫困;孙国亮用心用情用力真帮真扶,努力为乡亲们刨去穷根,让黄土地焕发勃勃生机;几代塞罕坝人持续接力,在风沙蔽日的荒原建起百万亩林海,辐射带动近4万人走上致富路……他们把美好的年华无私奉献给脱贫事业,将对责任的坚守、信念的执着永久铭刻在人民心间。

向贫困宣战,是对艰苦现实的改造,也是对精神世界的重塑。8年脱贫攻坚战,改变了物质生活,更刷新了精神面貌。

贫困群众形成“宁愿苦战、不愿苦熬”的思想共识,鼓足“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的干劲,增强“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韧性,激发出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广泛传播,文明新风得到广泛弘扬,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在广大贫困地区蔚然成风。

太行山深处,崇山峻岭间,一条山路如玉带般蜿蜒向上,通向山坡上的块块梯田。涉县后牧牛池村100多位留守老人,用3个多月时间钎凿锤击修出一条6100米长的“愚公路”,打开了通向小康生活的“幸福路”,唱响了荡气回肠的“志气歌”。放眼河北,一条条“幸福路”随处可见,一曲曲“志气歌”回响四方。

(八)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的必然要求,关系到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关系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又一个春风浩荡、春潮涌动的时节,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建立健全防止返贫机制,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充满希望的燕赵大地上,一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美丽画卷正徐徐铺展。

这是正在发生的历史,这是振奋人心的未来。增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使命在肩的责任感,在新征程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河北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九)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78年前,《团结就是力量》从你们那里唱响,成了亿万人民广为传唱的一首革命歌曲。”今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全体党员,“把乡亲们更好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情真意切的关怀、温暖人心的话语,激励河北人民在壮阔的新征程上团结奋进、一往无前。

历史的时针,已经指向崭新的刻度;复兴的航船,再次鸣响远征的汽笛。牢记总书记嘱托,乘势而上、接续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办成更多像脱贫攻坚这样的大事难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冀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