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发布时间:2020-05-01 08:24:11
近日,在第五个“中国航天日”暨“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向他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并向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
航天事业是国家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史中的里程碑事件,也揭开了中国进入太空的序幕。半个世纪以来,从“一曲星梦东方红”,到“嫦娥飞进广寒宫”,从“天舟”飞船运送“太空快递”,到“北斗”即将实现全球组网……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我们追梦航天事业的一个个坚实脚印,串成了一条壮美的轨迹。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对于“飞天”的遐想,中华民族古已有之,而在一代代人积蓄飞天之力、践行飞天之志的过程中,梦想也一点点照进现实。我们的第一颗量子卫星取名“墨子”,体现了对古代科学先贤的敬意;火星探测任务取名“天问”,承继了屈原对真理的不懈探索;暗物质卫星取名“悟空”,寄寓着“火眼金睛看穿一切黑暗”的渴求,等等。我们的航天事业以这样一种古今呼应的浪漫形式,勾画出一个文明古国向着鸿蒙太空进发的恢弘图景。
几个世纪前,西方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发展进程;今天,我们不会再错过“大航天时代”。几十年的时间里,我们赶上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发展进度,展望未来,我们必将“飞得更高更远”。去年底,被称为“胖五”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发射室的屏幕上打出了这样一行字: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这句话,对于我们探索浩瀚星海的航天事业而言,真是再贴切不过。
然而,在通往星辰大海的征途上百舸争流、千帆竞发,角逐异常激烈。在这样一场“勇敢者的游戏”中,如果没有更多“站得住脚”的科技成果,就难以保持“抬得起头”的国际地位。在不久的将来,空间站建造、火星探测、月球采样,直到“2030年实现整体跃升,跻身航天强国之列”,仍然离不开航天人将一座座科技的高峰踩成一个个梦想的阶梯。这也意味着,必须继续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保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保持坐“冷板凳”、啃“硬骨头”的意志,以实际行动支撑起对更广阔世界的想象、对更辽远星空的探索。
其实,我们的航天梦也是我们的强国梦、复兴梦。回首往昔,我国航天事业从起步萌芽到多点开花的历程,与我们国家从一穷二白到繁荣昌盛的历程,画出了两条高度重合的曲线;展望未来,我们挺进浩渺宇宙的“空间上的征途”,与迈向民族复兴“时间上的征途”、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指向性依旧高度统一。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举全国之力推进航天事业,是在搭建通往星辰大海的梦想阶梯,也是在铸就中华民族的精神航道。
心之所向,星辰大海;虽难以至,一往无前。航天事业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来自无数航天人把个人奋斗汇聚成磅礴合力,对于其他各行各业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正如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所说,“被祖国需要是一种幸福。”我们不论身处什么岗位,都应把个人梦想融入时代洪流,既仰望星空也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好新征途,汇聚成民族复兴的冲天之力。(魏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