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纪法规| 审查调查| 通报曝光 | 巡视巡察| 信息公开| 廉政教育| 媒体聚焦| 学习园地
所在位置:首页>新闻播报>头条新闻>
【河北历史上的监察官】
“万家生佛”朱正色

来源:河北省纪委监委网站发布时间:2019-05-26 07:49:12

    “万家生佛”一词出自于宋代词人戴翼《贺陈待制启》:“福星一路之歌谣,生佛万家之香火”,旧时指受百姓爱戴的地方官。最初用来称赞司马光,但明代神宗时期的一位都御史也被百姓称为“万家生佛”,他就是朱正色。

    朱正色(公元1539-1606年),字应明,号和阳,明朝顺德府南和县人,明代晚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教育家。他为官清廉,不惧权贵,治水富民,平叛安邦,为国为民立下了不朽功勋。

    革除积弊,开创新风

    万历三年正月,朱正色上任河南偃师县知县,当时该县已30余年没有清查府库钱粮,期间贪官污吏大肆侵吞国库银两。他上任伊始即彻底清查府库,拆出锡铁钱八百两,含量低假银四千余两,库存的三百封银子没有一封是足数足色的。他按照簿册逐一审报,出榜立限,按限补完免罪,超出时限不能补完的按律问罪。他清府库、追赃银的行动,有力地震摄了贪官污吏,使偃师吏治呈现了良好局面。朱正色离开偃师县时,官吏、百姓都来给他送行,上级州府两院送他一幅对联:治称一时之最,才堪九省之冲。

    “三不要”官,力抗权贵

    湖北江陵县,是时任当朝首辅张居正的故乡。以其弟张居易为首的贪官污吏结党营私、欺行霸市,设赌场、嫖娼妓、铸私钱,弄得江陵县官场龌龊一片。朱正色刚到江陵上任,就有人怂恿他到张府去拜见张居易,但他却一身凛然、拒绝前往。三天后,他在衙门口树起一块木牌:“我为官绝不贪占百姓分毫,但难说别人来问我要好处。问我要好处的人,他不知道我的为官操守。他不知道,天必知道。”全县官员百姓莫不窃窃私语,到处传说,新任知县不但不要钱,且不要官,简直连命都不要了。从此民众称朱正色为“三不要”知县。自此,王府贵戚无不奉法律己,不敢有稍稍违犯,社会风气焕然一新。张居正得知后,非但没有恼怒,反而称赞朱正色:“江陵二百年间,唯见此官一尘不染、两袖清风。”

    惩腐查贪,重典治乱

    万历六年,朱正色升任南京兵部车驾清吏司主事,主管造船和拨船事务。彼时南京造船厂山洪陡发,厂木随水漂流,损失巨大,而地方官员却隐瞒不报、编造谎言、推卸责任。朱正色查明原因后,毅然对这些贪腐官员进行严厉惩处。他认为,治顽疾须用猛药,治混乱必用重典,凡事必须以国事为重,官场恶劣风气必须肃清。在他的精心治理下,造船厂很快井然有序,蒸蒸日上,重振雄风。

    黄河治水,万家生佛

    朱正色在宁夏平叛后,注重发展当地农业生产,但因气候干旱,农业生产力相当低下。经沿岸实地考察,他想出了一个吸虹引流的办法。他审案时往往用罚瓮代替罚款,他命令官差将堆积成山的瓮全部戳掉瓮底,号召民众将一个个没有底的瓮按规划连接起来,并在不同地点建分流引水闸,利用虹道将黄河水引出来。这一措施灌溉农田上万公顷,从此“天下黄河富宁夏”这一壮举在全国引起轰动,宁夏人民为了纪念朱正色的功绩,为他建造了许多祠庙,家家供奉,人人敬仰,被人们称作“万家生佛”。(邢台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