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纪法规| 审查调查| 通报曝光 | 巡视巡察| 信息公开| 廉政教育| 媒体聚焦| 学习园地
所在位置:首页>新闻播报>头条新闻>
【河北历史上的清官廉吏】
王镐:法当如是,吾安敢低昂耶

来源:河北省纪委监委网站发布时间:2018-12-14 16:22:17

“法当如是,吾安敢低昂耶?”这句话的大意是:“法律就是这样规定的,我怎么敢有高有低、随意而为呢?”说出此言的是明代清官王镐,虽然他已经去世距今400多年,但是他的这句话对于后世而言仍有很深的指导意义。

刚正不阿,不畏权贵

王镐,字宗周,滦州人,生卒年代不详。明代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考中举人。当时,大奸臣严嵩任国子监司业,想把他拉拢到自己的门下,但是王镐不想跟他同流合污,因而不肯靠近他,严嵩没能得逞。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考中进士,被委任为大理寺评事。长官看到他勤于政务,又很有见识,因而对他非常器重,很多疑难的案子都交给他审理,而他的审理结果总是叫人叹服,挑不出任何疵漏。不久被提拔为御史。

一年,王镐被委派到江西监督检查那里的乡试,一位同僚托付他关照一名考生,想办法将这名考生选为举人。王镐当面拒绝了他的请求,那人怏怏而去。有人对他说:“他是你的同僚,你这样做不是要得罪他吗?”王镐回答说:“宁可得罪他一家,也不能得罪参加考试的那么多的读书人!”

王镐在担任湖广按察使期间,一座王府中的一些仆人和差役参与了街头殴斗,打人致伤。王镐毅然将他们囚禁起来,严加审训。王爷闻讯后亲自写了一封信,派使者送给他,求他给以关照。王镐接信后,连信封都没有拆,送信的人刚一走,他就把这封信放到储存文书信件的木匣之中。被逮捕的那些人大多受到惩罚,但也有两个人因罪过较轻而被释放。事后,王爷亲自前来道谢。王镐并不想借此讨好,他从木匣中取出那封信,表示王爷写来的那封信自己根本没有拆封,王府中那两个人得以赦免,完全是依法判定的,并没有特意关照。“为官的只能依法办事,自己怎么敢想宽就宽、想严就严,随意而为呢?”王爷听后感慨万端,称赞王镐是个真正的清官。

唯才是举,为民解忧

奉命巡按河南时,王镐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毅然作出决定: 所属各州县都要把犯罪人员为赎罪而缴纳的钱财,以及银库中剩余的资金,集中到省里,用以修筑黄河大堤。在他严肃认真的督理下,把黄河大堤修得十分牢固,沿岸10多座城市得到保护,1万多顷良田免受洪水之灾,连年获得好收成。

王镐在湖广担任按察使时,当时广东海面上有一股盗贼,经常抢掠民财,滥杀无辜,非常猖獗,对附近百姓构成极大威胁。为了平息这些海盗,王镐督促各州县修缮城池,备足守城的器具,并组织训练士民子弟,做好了消灭海盗的各种准备。然后,他采用出奇制胜、巧设埋伏等战术,将这股海盗全部歼灭,为地方除了一大害,广大士民赞不绝口。

对于读书人,王镐所采取的方针是“唯才是举”。对那些贫穷而又特别勤奋的书生,他总是通过种种手段给予关照。有些读书人他从没见过面、甚至连姓名都没听说过,但是,一旦发现他们确有真才实学,他就满腔热情地予以扶持和推荐;相反,有些读书人卖弄权势,千方百计疏通关节,企图通过歪门邪道赢得名利,王镐对他们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

清正廉洁,恪尽职守

京营(护卫京都的军营)内虚支冒领、贪污盗窃之类的问题非常严重,上上下下反映强烈。但是,京营提督是严嵩的心腹,而严嵩深得嘉靖帝的宠信,时任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辅”,把握着朝廷大权。因而,当时谁也不敢过问京营的事情。当王镐奉旨巡视京营时,他不顾自己的安危,弄清了京营的内幕,并如实向朝廷上奏。为此,严嵩对他怀恨在心,通过种种手段将他贬出京城,任山西按察副使,兼任代州兵备道。当时蒙古族经常侵扰山西一带,而代州则首当其冲,王镐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备战,使敌寇不敢到这一带骚扰。

几年后,王镐又被改任为湖广参议,提督太和山。一名深受皇帝宠信、在这里担任监军之职的大宦官贪脏舞弊。王镐到任不久,就发现并揭露了他的罪行。转任山东参政时,发现那里有4000两银子,都是在历年惩收赋税时剩余下来的。这笔银子本来可以供自己自由支配,他却全部退还给所属各州县。第二年改任布政使。布政使是个专管一省财赋和民政的官职。为了堵塞贪污盗窃的漏洞,他在管理财赋时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并且率先垂范,凡是国库内的银两财物,他从来没有触动过一分一毫。(唐山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