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省纪委监委网站发布时间:2018-11-16 08:00:48
张家口:创新举措 密织扶贫领域监督网
日前,张家口市纪委监委出台《关于建立扶贫领域网格化监督体系的实施方案》,旨在形成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四个全覆盖”权力监督格局,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主体责任落地落实,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监督体系,推进常态化全覆盖监督,为全市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按照“分级负责、无缝对接、全面覆盖”原则,该市将所有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纳入监督视野,将所有贫困县区、贫困村、有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相关职能部门及所有扶贫领域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纳入监督范围,将监督检查视线聚焦在农村低保、危房改造、易地搬迁、产业扶贫、对口帮扶以及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资金上,坚持关口前移、注重预防,从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起,在“治未病”上积极作为,在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上下功夫,消除空白和盲点,实现规范监督、精准监督、常态监督、全覆盖监督。
同时,该市坚持问题导向,围绕主体责任落实、扶贫政策落实、扶贫资金使用、扶贫项目建设、扶贫领域作风五个方面,重点检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重大决策落实打折扣搞变通、帮扶措施不精准问题;资金使用程序不合规、监管措施不到位、管理责任不落实,截留挪用、骗取、贪污、浪费扶贫资金和设立“小金库”等问题;在扶贫项目、对口帮扶以及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中“吃回扣”“拿红包”及违规操作、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失职渎职问题;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待扶贫工作,作风疲沓、推诿扯皮,脱贫结果不真实,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问题。
此外,强化巡察监督,坚持常规巡察、专项巡察、交叉巡察相结合,找准监督薄弱环节和监管漏洞,利剑高悬、形成震慑。同时,完善保障措施,加强与各级扶贫主管部门和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沟通协调,建立扶贫领域问题线索绿色通道,并向市纪委监委备案,实行双向移送。对履行监督责任不力,阻碍和影响监督效果的行为,严肃追责问责并公开通报。(张家口市纪委监委)
秦皇岛:打好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主动仗”
今年以来,秦皇岛市纪检监察机关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扎实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截至目前,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598件,立案418件,查处786人。
市纪委监委领导班子带队开展四轮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线索69件,重点针对中央巡视反馈涉及脱贫攻坚方面问题,细化制定问题清单4大类23小项,集中两个月时间对青龙满族自治县25个乡镇开展第九轮督导检查和明察暗访。开展第三轮驻青龙专项摸排检查行动,抽调14名专业检查人员,组建4个问题线索摸排组,锁定城建、财政、扶贫办等11个县直部门和七道河乡、平方子乡等7个乡镇的35个贫困村,集中利用1个月时间,开展“地毯式”“交错式”“点穴式”摸排走访,快速提高问题发现的精准度,共发现问题线索18件。组织驻各市直部门纪检监察组开展专项监督检查,组织财政、审计等涉农和扶贫领域职能部门针对本部门、本系统、本领域扶贫及涉农政策、资金、项目落实情况,开展“五查五看”自查自纠行动。组织其他不承担脱贫攻坚职能的市直部门,针对本单位联系帮扶的贫困村和驻村帮扶人员开展监督检查,发现作风问题65个。
为进一步精准发现问题线索,该市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大排查”,先后抽查9个县区19个乡镇28个村,走访低保、特困人员及扶贫领域监督志愿者203名,发现问题线索20件。部署开展抽查核查和督导检查,共发现相关问题61个,已通过下发《督办提示卡》形式,督促7个县区、10个市直单位全部进行整改。
该市坚持扶贫领域警示教育常态化,召开全市领导干部政治性警示教育大会和全市扶贫领域警示教育大会,通报扶贫领域违纪违法典型案件14件,市县乡村四级党员干部同步接受警示教育。汇编辑印《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例警示录》,精选典型案件,通过逐类点评剖析,深刻揭示问题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及防治举措。组织实施“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巡展”,采取分片巡展、“赶大集”的形式,1.6万余人参展。坚持每月选取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例,在报纸、网站、微信公众号等通报曝光,形成震慑。今年以来,通报曝光典型案例13次96起198人次。(秦皇岛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