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社发布时间:2018-01-10 08:44:26
五年前,中央政治局出台八项规定,全面从严治党由此破题。作风建设以激浊扬清之势涤荡神州,破党内痼疾顽症,党风政风为之一新。
党的十九大对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作出新部署,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近期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正人先正己 做到打铁必须自身硬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自身做起、率先垂范,带头执行八项规定,为全党树典范。中央纪委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带头把自己摆进去,首先查找自身存在问题,做到打铁必须自身硬。
正人必先正己,身不先则无以为信。
——湖北取消对湖北市州纪委工作绩效年终考评和优胜单位评选表彰活动,减轻迎检形式主义负担,推动基层集中精力干工作、抓落实;
——江西纪检监察部门建立领导干部家访制度,将监督触角从“工作圈”拓展到“生活圈”,通过家访、约访、回访,培育纪检干部廉洁家风。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对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10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具体表现,特别是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突出问题,自行检查、扎实整改;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热衷于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党员干部及时“红脸出汗”“咬耳扯袖”,对确实构成违纪且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严肃追责。
动辄则咎 执纪愈严曝光更频
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上,“‘四风’曝光台”一栏严肃而醒目。
2017年,以中央纪委名义通报曝光7批共47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对2016年以后发生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行为受到党政纪处分的,不论职务高低,原则上都点名道姓通报或曝光。
警钟长鸣,震慑常在。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作为纪律审查的重点,尤其对十八大以来不收手、不知止的,一律从严查处;紧盯隐形变异“四风”问题现象,对执纪审查对象的“四风”问题优先查处和通报。
与此同时,不断加大问责力度,突出“一案双查”,倒逼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2017年1月至11月,全国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被问责的领导干部共7700余人。
种种信号表明:越往后执纪越严。对查处的典型问题,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在全国范围形成了“四风”露头人人喊打的高压氛围。
层层深入 立规明矩织密制度之笼
2017年10月27日,党的十九大闭幕后第3天,新一届中央政治局首次召开会议就审议了一份重要文件——《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再次向全党全社会释放出强烈信号,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作风建设,不是也不能是一阵风,它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唯有扎紧织密制度之笼,方能为作风建设层层深入提供根本保障。
立规明矩,为党员干部划出行为边界,为纪检监察提供执纪依据。党中央注重顶层设计,围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制定出台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重要党内法规。注重制度的细化配套,面向全国出台完善了公务接待、办公用房、因公出国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各地区各部门普遍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实施办法、细则及配套制度。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底,全国已有11个省区市、97个中央和国家机关、73个中央企业和金融企业对党委(党组)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实施办法进行了修订完善。
一系列立足根本、着眼长远的制度举措,不断推动作风建设标本兼治。然而,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作风建设如逆水行舟,容不得一篙松劲退千寻。
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作出了一刻不能松、半步不能退的新部署。面对“四风”新问题、新变种,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风化俗、渐成习惯,定能实现清气满乾坤。(记者 荣启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