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发布时间:2017-12-09 08:34:38
据报道,雄安新区党工委日前印发《关于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创建廉洁雄安的实施意见》,提出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全天候反腐败举报受理制度,健全问题线索核查机制。
“全天候反腐败举报受理制度”,亮点正是在于“全天候”3字。人民群众反对和痛恨什么,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人民群众什么时候发现、反映问题,就什么时候受理、核查问题。这说明,作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雄安新区,不只是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承载地,也是探索制度创新的试验田。“全天候”监督的制度设计,具有探索的性质,彰显了改革担当,体现的是借力于民、强力反腐的决心。
实际上,越来越接地气,越来越“借民力”,正是近年来反腐败斗争的一个显著特征。从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开辟举报专区,到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开展无障碍参与的网上廉政民意调查,都是在扩大社会监督的参与度上做文章。有了实打实的制度支撑,有了“全天候”的参与渠道,蕴藏于民众中的监督热情就会蓬勃迸发。
近年来,中央正风反腐持续动真格,刹住了一些曾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邪气,攻克了一些曾被认为司空见惯的顽瘴痼疾。然而,仍有一些人心存侥幸,和组织玩起“障眼法”、打起“游击战”。要整治那些改头换面、花样翻新的贪腐问题,把监督之网越织越密,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由此观之,建立“全天候”反腐败举报受理制度,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向和实际意义。
创新的制度,离不开走心的执行,关键在于从细处发力、从实处谋划,摸索出适应当地特点的制度机制。其实,像雄安新区这样的创新举措,正在全国各地落地生根。在成都双流,办事窗口一侧放置“专项治理微腐败”二维码,群众轻松扫一扫,就能向纪委投诉身边的“苍蝇”“硕鼠”;在江西余干,当地组建“五老”监督员、村级纪检员,设立流动信访室,延伸监督触角……群众可见可即的管党治党举措和制度安排,已成为各地的亮丽名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新时期党的建设要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面向未来,通过制度变革和创新,为社会监督、规范权力筑起更牢靠的制度保障,才能让政治清明、廉洁高效成为我们党的一种“核心竞争力”。人人都行动起来、个个都负起责来,不让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如此,则海晏河清可期。(魏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