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纪法规| 审查调查| 通报曝光 | 巡视巡察| 信息公开| 廉政教育| 媒体聚焦| 学习园地
所在位置:首页>新闻播报>要闻要论>
多行不义必自毙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发布时间:2017-07-14 08:56:44

    一张遮住贪腐的幌子竟然挡了10年。江苏省淮安市某县级农业资源开发局前后两任局长张行、陈明,伙同具体执行人长期把项目审批权当成解决经费的“生财之道”,使国家拨付用于农业开发项目的专项资金被层层瓜分。据媒体报道,近日,该局多人因受贿罪、单位受贿罪分别被判刑。

    对于自己的违纪行为,张行等人深知“一损俱损”,相互统一口径,订立攻守同盟,在接受调查时,甚至还拿出一份集体讨论研究的会议记录。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多行不义必自毙。这起案件的查处证明,用权任性必遭反噬,但凡存在违纪违法行为,再牢固的幌子也将是一捅即破的窗户纸,“保护每个人”更是不切实际的妄想。这些年,那些抱着侥幸心理的、那些欺瞒藏匿赃物的、那些企图混淆视听的,最终都难以逃脱法纪制裁,正说明了这个道理。

    以“管理费”“服务费”的名义,向参与农业资源开发项目的企业“化缘”,并将部分违规收取的资金用于解决一些个人无法报销的接待费、招待费等经费……面对农开局滥用公权的惯用伎俩和手段,该局后任局长对前任做法完全循照;下级对上级有样学样;相关企业“闻着味”,围猎骗取专项资金……这都是因为有利可图。

    权力姓公不姓私,若给权力的行使留下“暗门”,潜规陋俗就会溜进来,坏了制度规矩;一旦开了“天窗”,谋私利的欲望定然挡不住,折了政策的权威。一个只有7人的农开局,人人都把权力当“糖葫芦”舔,越舔越甜,直至肆无忌惮、恣意妄为。他们在明知一些项目不符合申报条件,甚至存在虚假报送、编造资料骗取专项资金的情况下,仍违规接受企业吃请,对这些假项目“大开绿灯”一路放行,不知耻不知止,甚至“习惯成自然”,实际上是将守底线、讲纪律抛诸脑后。

    揪出蛀虫大快人心。但值得反思的是,农开局人员上下抱团越底线、踩红线并非一日一时,哪怕是定时“修补”幌子,真能撑10年之久?其中,定是有某些领域的监管无力、监管失效为其“保驾护航”。正风反腐是一场输不起的生死战。经验告诉我们,在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的同时,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党内监督和外部监督,持续加大查处隐性腐败案件的力度;必须抓住“关键少数”,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使其置身于党组织、党员、群众监督之下。只要不松劲、不歇气,我们坚信,水滴石穿、海晏河清的那一天必定会到来。(李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