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纪法规| 审查调查| 通报曝光 | 巡视巡察| 信息公开| 廉政教育| 媒体聚焦| 学习园地
所在位置:首页>新闻播报>头条新闻>
探究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粽艾飘香 品味端午

来源:河北省纪委监察厅网站发布时间:2017-05-28 07:55:58

    粽艾飘香,又到了一年端午时。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女儿节等。“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变成了“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关于端午节由来的传说主要有四种:源于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纪念孝女曹娥、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其中以源于纪念屈原一说流传最广。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农历五月初五,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后来端午被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包粽子、赛龙舟的纪念活动成为了节俗。所以,说到端午,就不能不提到屈原。

    端午节蕴含的廉洁思想

    司马迁在其撰写的《屈原列传》中称赞屈原:“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但“廉洁”一词并非司马迁所创,它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说:“不受曰廉,不污曰洁。”解释为不接受他人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卜居》也是《楚辞》篇名,其中有“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文章反映了屈原对当时黑暗腐败社会的愤慨和不满,歌颂了他坚持真理、不愿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我们今天纪念屈原,也是在传颂志向高洁、行为廉正的屈原精神。

    你必须知道的端午节习俗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挂香囊。

    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沾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端午习俗传千古。”

    这首童谣几乎涵盖了我们熟知的端午习俗。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传说屈原投汨罗江死后,楚国百姓十分哀痛,纷纷拥到汨罗江边凭吊屈原。人们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寰宇记》卷一四五《寰州风俗》引《寰阳风俗记》云:“屈原五月五日投汩罗江,其妻每投食以祭之。原通梦告妻,所祭食皆为蛟龙所夺。龙畏五色丝及竹,故妻以竹为粽,以五色丝缠之。今俗其日皆举五色丝,食粽,言免蛟龙之患。”怕饭被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吃粽子渐渐成为后世纪念屈原的一种方式。

    端午节为什么要赛龙舟?

    提起赛龙舟,大多数人知道是为了纪念楚大夫屈原的传统娱乐活动。其实赛龙舟来历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越王勾践操练水师,打败吴国,还有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伍子胥和曹娥。不管是为了纪念谁,为什么要赛“龙舟”而不赛其它什么“舟”呢?龙有喜水、好飞等神性和兴云布雨、司水理水的神职,自然被依水而生的人们崇拜,这种崇拜意识必然会外化为具体行为,这大概是“龙舟竞渡”的深层动因。人们相信,通过声势浩大的赛龙舟,能使天上水中的神龙大悦,从而保佑一方水土风调雨顺。同时,也使人们自身秉赋龙性,像龙那样强悍矫健,进而祛邪弥难。

    端午节为什么要挂艾草?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晋代《风土志》中记载:“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南北朝时,端午又称为“沐兰节”,荆楚一带有采艾的习俗。采艾要在鸡未鸣以前就出发,挑选最具人形的艾草带回去挂在门上,有的还将艾草扎成虎形,再粘贴艾叶于其上。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崇所至,人们以菖蒲作宝剑,以艾作鞭子,以蒜头作锤子装饰起来,作为“三种武器”,认为可以退蛇、虫、病菌,斩除妖魔。其实,端午时近夏至,正是寒气暑气交互转换之时,天气燥热,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容易生病。被称为“端午三友”的艾、菖蒲和蒜都有杀菌作用,有助于身体健康。

    河北的端午习俗

    北方很多地方都会吃“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祈求消病强身,健健康康。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以前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可见其在华夏子孙心目中的重要地位。纵观端午节的发展演变,无论是端午节的由来还是传统习俗,都具有“逐清去邪”的深刻内涵,反应出中华民族崇尚“清廉”“去浊”“无邪”的精神特质,这与反腐倡廉工作的题中之义不谋而合。对于纪检监察干部来说,手持监督执纪问责这把利剑去污惩贪,是义不容辞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