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纪法规| 审查调查| 通报曝光 | 巡视巡察| 信息公开| 廉政教育| 媒体聚焦| 学习园地
所在位置:首页>新闻播报>头条新闻>
探寻燕赵传统文化中的“廉”②
河间府署中的廉政文化

来源:河北省纪委监察厅网站发布时间:2017-05-05 08:27:05

    悠悠华夏孕育了五千年文明,绵亘斑驳的历史长卷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被誉为“京南第一府”的河间府。

    河间府署始置于北宋大观二年,规模宏大,远近闻名,是昔日与保定、济南、开封齐名的京南四大名府之一,素有“京南第一府”美誉。

    据史料记载,宋朝李肃之为河间府署兴建第一人,历经宋、元、明、清,直到民国以后废府存县,重心他移,加之财力不济,年久失修,到日本侵略者占领河间时已成废墟。为充分发掘、培育、完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历史古城、文化名城,河间市委市政府于2010年9月9日,在河间府署原遗址上复建。工程总占地面积55800平方米,建筑面积6923平方米,总投资9000万元。

    让我们拂去岁月的尘埃,翻开厚重的史册,一起感受府署中处处彰显的廉政内涵。

戒石坊

    河间府署的大堂院甬道中央这座建筑叫戒石坊,为三门四柱硬山顶建筑。戒石坊南面书写“公生明”三个大字,取自“公生明,廉生威”,意思是说只有处以公心才能明察事情的真相。

    牌坊背面刻的是“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个大字的官箴。意思是说:做官的吃喝穿用等所有花费都是来自于老百姓,老百姓才是为官者的衣食父母,当官者心里一定要有老百姓,要有报恩思想。不要以为老百姓处于弱势就可以随便欺负,假如你仗权仗势欺压百姓,上天是不会饶恕你的,最终必会遭到报应。看到先哲的这些教诲,我们是否会寻觅到“以民为本”光辉思想的历史星光呢?

廉井

    在兵房和刑房中间有一口古井,虽距今有400多年,至今保存完整,井水常年清澈不溢,也称为廉井。《明太祖实录》记载,朱元璋曾把官员们叫到皇宫的一口井旁,告诫官员:老老实实当官,守着自己的俸禄过日子,就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天天汲取,用之不尽,如果从外面取水灌入井里,满了就要加高井台,一旦台破水溢,就会殃及你的乌纱帽。许多官员深受启发,到任后便在院中掘一口井,并在井边立“警”字石碑。俗话说:“知足者常乐”。朱元璋用一口井,告诫官员要知足、莫贪心。

大堂

    大堂又称“公廉堂”,是知府发布政令,举行重大典礼,公开审理案件的地方。大堂的门是栅栏式的,每逢遇到可以公开审理的重大案件时,知府常令仪门大开,百姓可在栅栏外观看,并可看到知府断案是否公正的全过程,以示其秉公执法,更可借以显露“清官大老爷”的明断。可见我们的古人很早就懂得利用公开透明、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来保障公正办案。

    楹联是“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此联告诫官员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不计较得失荣辱,还必须负起责任来,语言通俗意义深刻。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菏泽视察时,曾给当地的市、县委书记们朗诵了这一幅对联,并叮嘱: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

    大堂内立有万民伞,旧时绅民为颂扬地方官的德政而赠送的伞。伞上缀有许多小绸条,上书赠送人之名氏。万民伞在清代,地方官离任的时候,这个地方的绅商都得表示一点挽留的意思,比较通行的方式是送“万民伞”,意思是这个父母官,像伞一样遮蔽着一方的老百姓。

二堂

河间府署二堂内,包拯写《论瀛洲公用疏》的场景。

    皇佑四年,也就是公元1052年秋,包拯赴任瀛洲知州(瀛洲即今日河间)。就任时,正值河间一带严重夏涝,居民流亡未复,然而瀛洲这地方是宋朝的边关要冲,文武官员迎来送往费用很多,行政支出很大。为了减轻老百姓的负担,节省经费开支,包拯挥笔写下了《论瀛洲公用疏》一文。这与我们党提倡的勤俭节约,三公经费公开是一样的。后来因为包拯的长子包繶不幸病逝,包拯离开河间返乡料理丧事,后改任他职。虽然包拯任瀛洲知州才一年多,但是他的勤政爱民,清正廉洁的形象深入人心,他的事迹也为后人千古传颂。

理刑衙

    理刑衙相当于现在的刑事法庭。理刑衙正房匾额“清正廉明”,楹联“刑赏唯求孚众志,清勤端在励官箴”,此联对司法官吏而言,官司到案,必须坚持公正执法,惩恶扬善,不要辜负民众之期望;清正勤勉,信守为官之准则戒律。

内宅

    内宅是知府及家眷起居生活的地方,正中勤慎堂,楹联“室内青天常照顶,堂前赤子总萦怀。”提醒知府虽然回到内宅,但依旧要想到随处有青天,不可欺心而为,并且还要随时牵挂前来求事的百姓。

养正书院

    河间府署内设有“养正书院”,书院之名出自《易经·蒙》,原文为“蒙以养正,圣功也”,意思是从童蒙时代开始就施之以正确教育,培养正派刚直的品行,这是培养“圣人”的基本功夫。从中可以看出封建社会对官员个人修养的重视,意在提醒官员,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自省不断。

同知署

    大门南侧楹联“门清且廉,凡诸事无讼莫入;衙肃且凛,越百家尽冤可出。”此联前半部分是表示衙门 “清正廉洁,肃穆公正”,凡无讼状者不可进来;后半部分是劝百姓少打官司,打官司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说百姓进来后冤情诉完就可以出来。

    大门北侧楹联“携清风进门,心念黎民百姓;留正气出衙,情系国泰民康。”“清风”指“两袖清风”,喻为官要清廉。“正气”即“浩然正气”。此联悬挂门前,警励出入的官员为官者要清廉,更要品正,为人要正直不阿。

    有着近千年历史的河间府衙,是一座优秀历史文化的展览馆。府衙的众多建筑,如戒石坊、大堂、养正书院等,包含了大量的廉政元素,府衙建筑的一系列匾额楹联,也包含着警示官员勤政清廉的内容。吸引了众多的党员干部和群众前来参观学习,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在游览的过程中,触“景”生“廉”,潜移默化地接受廉政文化熏陶,受到廉政文化感染,廉政文化品牌提升了景区的知名度,为营造清正廉洁、健康向上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成为沧州大地一道靓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