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纪法规| 审查调查| 通报曝光 | 巡视巡察| 信息公开| 廉政教育| 媒体聚焦| 学习园地
所在位置:首页>新闻播报>要闻要论>
立“明规矩” 破“潜规则”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发布时间:2017-02-16 09:10:51

    “医药代表纷纷离巢”“药代大批量撤离医药行业”……距《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印发短短几天,有三四百万从业人员的医药代表行业已经感觉到了严冬。虽然《意见》中有关加强医药代表管理的文字不过百字,但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惩治腐败的鲜明态度和坚强决心足以使医药代表们明白这次绝对不是说说而已。即便对撤退恋恋不舍,也不能冒顶风而上的危险。

    近几年,像医药代表这样发生变化的行业、商业现象不在少数。比如,每日守候在大型商场超市门口回收购物卡的人已经鲜见,景区里专为有钱有权人开设的高消费场所销声匿迹,每年主要靠公款消费存活的企业转型另寻商机……仔细梳理,这些行业要么是不良政治生态的寄生虫,要么是不良社会风气的推动者。有台历挂历批发商曾直言,党政机关过去是他们的大客户,而一些领导干部拿走的回扣也远大于他们的利润。

    在灰色地带上钻营,奉“潜规则”为圭臬,钱和权形影不离的暗中交织,公家钱袋和群众利益是重点“攻关”对象……这或许不能完全概括这些行业的特点,甚至对其中一些从业人员来说有些偏颇,却也基本属实。大量医药代表就严重偏离了社会的角色期望,成为药品销售员,商业贿赂、药品回扣现象屡见不鲜。不久前央视的一则调查报道,播出了一些医药代表给医生送回扣的画面。而且据调查发现,医药代表拿到的提成是药品价格的10%,而医生收的回扣是药品价格的三四成。大量医院领导因收受贿赂被查处的案例中,也总少不了医药代表的影子。

    当然,加强管理,并非意味着取消医药代表这个行业,而是通过“建立医药代表登记备案制度”,及时公开备案信息,让医药代表不再是社会大众毫不知情的神秘人;通过要求医药代表“只能从事学术推广、技术咨询等活动,不得承担药品销售任务,其失信行为记入个人信用记录”,让他们回归本职。如此,医药代表不必再以谁的路子野、关系硬衡量能力,走歪门邪道多卖药多拿提成不行了;医生也不必再考虑谁给的回扣多就多进、多开谁的药,而是药好不好要看疗效。

    加强医药代表管理或许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看病贵”的问题,还会使一部分医药代表不可避免地面临失业和择业的痛苦。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要立“明规矩”、破“潜规则”,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促进政治生态不断改善。从一定意义上讲,这是一场以“明规矩”驱逐“潜规则”的价值观较量,是一剂把医药代表行业重新拉回正轨的良方。(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