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发布时间:2017-02-10 09:06:04
据报道,江苏省江阴市夏港街道长江村曾是有名的“土豪村”,前些年村里给村民发黄金的新闻轰动一时。然而现在,送黄金、送别墅、送股份的“老三送”,变成了“送健康、送文化、送保障”的“新三送”。新旧的转换,折射一地风气的变化,很有启示意义。
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群众获得感的内涵也在发生变化。除了物质上的收获,精神上、健康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构成了不断上升的需求曲线。作为先富起来的村庄,长江村显然更有条件实现需求升级。“富口袋更要富脑袋”,不仅是村民的内在需求和普遍认识,也是村党委积极引导、有效作为的结果。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长江村给村民发放免费健身卡、读书卡等,设立爱心互助基金解决村民治病的燃眉之急,伸出援手扶持困难村、薄弱村的发展,这些务实而惠民的举措,把全面小康的“全面”做实了,也有利于在当地营造崇德向善、好学上进的风尚,为一方的发展持续提供正能量。由此可见,树立好的社风民风,还得围绕“人”来做文章,聚焦群众的需求、期待和难处,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因势利导、积极引导,才能移风易俗、树立新风。
好的风尚固然令人欣喜,但一些不正之风依然值得注意。媒体最近有报道,春节前后,是不少农村地区的结婚“高峰期”。随着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结婚相互攀比、铺张浪费之风在一些农村地区也愈演愈烈。以彩礼为例,从早些年“见见面,六十六”“拉拉手,九十九”,逐渐上涨至“万紫千红一片绿”“一动不动”。许多农村家庭拿出多年积蓄甚至举债结婚,还有一些贫困户“不能丢面子,借钱随份子”,导致“因婚致贫”“随礼返贫”等现象在农村屡见不鲜。
农村天价彩礼现象由来已久,对其治理也难以一蹴而就,从思想观念的转变,到乡规民约的约束,都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发挥表率和引领作用。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党员领导干部带头不搞大操大办、攀比铺张,本身就是一种行为示范,能发挥当地价值“风向标”的作用。在这个基础上,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用好民间组织的力量,出台引导性指导性的措施,多管齐下、久久为功,就一定能走出天价彩礼的怪圈,让勤俭务实的风气回归乡村、惠及村民。(顾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