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发布时间:2017-01-19 09:06:34
人民网新媒体智库分析显示,2016年1至11月的600多起舆情案例中,政府回应率达到87%,其中,41%的事件通过政务新媒体作出回应。可以说,政府部门对接新媒体的步伐正在加快,政务新媒体正日益成为政务公开的重要渠道。
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醒各级党员干部要经常上网,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让互联网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但老百姓上网,不仅是民意上了网,更希望从网上认识政府、了解政府。
2016年,中办、国办密集出台三个推进政务公开的文件,有意见、有通知,更有细则,中央对政务公开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纵观各地各部门,整体上可谓态度认真、行动积极,尤其是在如何面对、使用新媒体上,更是完成了从害怕到拥抱、从“僵尸”到复活、从盲目跟风到各具特色的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些政务新媒体仍然存在更新太慢、自说自话、敷衍了事的情况。据报道,西南某省各州(市)微信公众号头条文章阅读量常停留在三位数,“僵尸微博”例行发布的信息每条阅读、转发量只有十位数甚至个位数。还有的虽然“天天见面”,保持更新,内容却是乏善可陈、毫无价值;有的说的都是官话套话空话;更有甚者,将代表政府部门的“公众号”当成了发泄个人情绪的场所。这虽属个别极端情况,但也反映出政务新媒体需要改进的方向。
政务新媒体的关注度或许并不能完全反映当地的政务公开水平,但在这个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相关人员确实应该反思:同样一个工具,为何有的人用起来事半功倍,有的人却麻烦不断?当然,即便现在看上去还不错的政务新媒体,也不可沾沾自喜,止步不前。因为,为民、便民、利民不能止步。
政务新媒体作为各地各部门与群众互动的一方新阵地,如何才能赢得更多“粉丝”,发布的信息如何才能更可信?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具备新思维,即互联网思维。具体而言,让政务新媒体发挥正能量,各级党员干部要牢记责任,不能为了完成上级任务或考核而被动做,而是要投入更多感情,注意方式方法,真正借网络平台走好群众路线。
从“面对面”到“键对键”,时代在变,党员干部与群众“心连心”的关系不能变!(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