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纪法规| 审查调查| 通报曝光 | 巡视巡察| 信息公开| 廉政教育| 媒体聚焦| 学习园地
所在位置:首页>新闻播报>头条新闻

【寻访乡规民约】
农民的“诗意栖居地”
——兴隆县廉政文化品牌“诗上庄”

来源:河北省纪委监察厅网站发布时间:2017-01-02 08:02:50

    【导读】

     诗飘燕赵歌满乡,善水桑田育贤良。古体新风今犹在,且看兴隆诗上庄。

     诗歌被刻在石头上,并不意味着诗歌的永恒;但是,诗歌通过村民的念诵得到传扬,诗歌就从书本上走近了人民,有了“为人民”的积极意义。

     小小诗上庄,不仅向人们传递着植根于民的廉政文化,还承载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丽向往。

    “诗飘燕赵歌满乡,善水桑田育贤良。古体新风今犹在,且看兴隆诗上庄”。这是诗人刁瑞的一首《上庄行》。

    “诗上庄”,座落于燕山深处的兴隆县,这里森林茂密,溪水潺潺,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后“无人区”。当年,为保护八路军伤员,群众将山村化名“上庄”,沿用至今。如今,小小“上庄”,已成为响誉中国文坛的“诗上庄”、“作家村”。新华社曾这样评介“诗上庄”:农民“诗意地栖居”不再是神话。

    诗上庄——看得见的山水和听得见的“乡愁”

    走进上庄,十里溪沟蜿蜒而上,道边的碑墙上,潺潺溪水里的岩石上,甚至绿树掩映的崖壁上,随处可见古今中外的诗歌名句,以及上庄诗人们的诗歌。村中心广场上,百位诗人手书诗歌和签名,布满了整整一面墙。走出家门的村民,随时随地都能停下脚步,驻足欣赏这些山野间遗落的诗句。

    上庄并非是一个传统意义上拥有诗书传统的村庄。上世纪,这里走出了第一位诗人:刘章。1956年,刘章在《诗刊》发表诗歌,从此以“农民诗人”的身份步入中国文坛,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乡土诗人协会会长。刘章的诗歌《山葡萄》《牧羊曲》等作品被选入了中小学教材,人们称他的诗始终“乡音不改”“诗情不衰”。在刘章的带动下,上庄村先后又走出刘芳、刘向东、刘福君等3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6位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因此有人将上庄的诗歌流派称为“上庄诗派”。

    如今,诗歌成为上庄乡村生活的有机体。在这个仅有500多口人的小山村里,写诗、读诗已成为一种风尚,村民甚至孩童人人都能随口朗诵几篇诗歌。这里建有农家书屋、诗人之家、诗上庄编辑部、诗歌馆、诗歌文化广场,古今中外名诗碑林。上庄因诗而声名远播,越来越多的八方游客来到这里,与“山水相约”“与诗歌相会”。

    诗上庄——诗文化到廉政文化

    “忠厚传家,谦恭待人”“施惠无念,受恩莫忘”“谨身节用,远祸丰家”……。2016年的正月,乍暖还寒,上庄文化广场却气氛热烈,这里正在举办“第二届上庄敬老日暨传统文化节”活动。广场上,男女老少都在争先背诵家规家训和名言警句。

    《周礼》有云:一曰廉善,二曰廉能。家规、家训,是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重要载体。一首首家规、家训、名言警句,使廉文化深深融入了诗上庄。如今的诗上庄,家家有家训,户户有藏书。在上庄村每一家的客厅墙上,均悬挂着诗人墨客为他们题写的家训警句,连不识字的乡亲也能背诵。

    为方便村民们学习传统文化,村里为每家每户编发了《诗上庄传统文化读本》。诗上庄,不仅以读诗、诵诗、写诗怡养性情,还以家规家训、格言警句育人立德。

    廉洁盛行之日,则国家昌盛繁荣之时。小小诗上庄,不仅向人们传递着植根于民的廉政文化,还承载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丽向往。

    诗上庄——走出国门的“美丽乡村”文化名片

    如今,“诗上庄”在青山绿水的衬托下,以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氛围,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2014年12月5日,新华社发专稿《“诗上庄”:农民“诗意地栖居”不是神话》,称“诗上庄”是“看得见的山水和听得见的乡愁,让诗歌成为乡村建设的有机体,让人思索诗歌与土地、与自然、与乡村文化之间的古老而常新的共生关系,思考诗歌的根本。”

    “它让我们思索,诗歌与土地、与自然、与乡村文化之间的古老而常新的共生关系,思考诗歌的根本,也思考它作为精神的故乡、作为海德格尔所说的‘使大地成为大地’的‘作品’的属性。”诗上庄百首石刻的编选者之一、文学评论家张清华这样评价道。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务院参事张抗抗,看到初具雏形的“诗上庄”,惊喜连连地表示:“诗歌被刻在石头上,并不意味着诗歌的永恒;但是,诗歌通过村民的念诵得到传扬,诗歌就从书本上走近了人民,有了‘为人民’的积极意义。”

    目前,上庄村制定了《诗上庄5年发展纲要》,着力打造“生态上庄,诗意上庄,文化上庄,和谐上庄”,建设具有燕山特色的“诗歌小镇”。

    2015年8月22日,首届“中国·兴隆诗上庄”国际诗歌论坛在上庄村举办。20多位中外著名诗人、汉学家和国内顶尖诗评家齐聚山村,在把诗情、亲情、乡情的“诗上庄”展现给世界的同时,“诗上庄”也成为走出国门的文化名片。(承德市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