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纪法规| 审查调查| 通报曝光 | 巡视巡察| 信息公开| 廉政教育| 媒体聚焦| 学习园地
所在位置:首页>新闻播报>要闻要论>
让家风映照灵魂原初的模样

来源:求是网发布时间:2016-12-15 09:59:43

    12月12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切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

    家风何以见?它好像有点虚,不能写在白纸上,牢牢抓在手心里;它好像有点轻,不是沉重的法典,发不出铿锵的声音;它甚至有点软,没有铁齿钢牙,更不是尚方宝剑。但是对于那些自省、自重的人而言,家风却是灵魂最深处的气质和烙印,无论身在何方,永远铭记。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最深处的世界观,她浸润出一族人的精神面貌。她是角落里默默燃起的香薰,她是耳畔中默默回响的余音,她是吃食里不易察觉的调料,她是走到哪里都不敢忘记的叮咛。她什么也不是,却又可以什么都是。她可以是一封老旧发黄的家书,她可以是一句温柔敦厚的劝诫,她可以是一把高高举起的戒尺,她可以是一本教导忠厚的家训。总之,家风躲在最不易察觉的角落,却成为最有张力的提醒,在整个家族的发展过程中,他从不缺席。

    家风何以立?正如古人所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而何为善、何为不善,界限又在哪里?笔者认为,判断标准有二。一看否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二看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诸如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系统性的家风家训,必教以子孙后代忠君爱国、长幼有序、和睦邻里、夫妻相敬之事,这样的精神恪守是中国人独有的,凝结着古人的智慧,深入至民族的信仰,“善”的家风必从中汲取合理之处。而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我们面临新形势,需要解决新问题,必须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重新审视家风家教,保留精华,剔除糟粕,尊重历史规律,符合历史潮流。只有这样的家风,既尊重传统,又立足当下,既不忘初心,又继续前行。也只有这样的家风,能最大限度发挥浸润灵魂,薪火相传,成风化人的作用,“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方不是一句空话。

    家风何以传?靠着一辈辈人言传、身教,靠着一代代人传承、践行。回想笔者童年,父母皆为工作奔波劳碌,我便跟随姥姥长大。姥姥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她不识字也不诵诗,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更无法给我提供幼年的启蒙读物。可是她的勤劳节俭、正直善良、爱家爱国却深深烙在我的心里,这种精神气质,又通过我,传给我的孩子。姥姥缝补过的旧衣,使我懂得了艰苦;姥姥递给乞丐的零钱,使我懂得了同情;姥姥挂在墙上的农具,使我懂得了勤劳;姥姥交还给失主的零钱包,让我懂得了正直。老太太不善言谈,不会讲什么大道理,从来没把高大全的字眼儿挂在嘴边,却把一言一行书写了最深刻的教科书。时至今日,生活富足了,她不好华服,不爱珍馐,不吝钱财的本色依然未改,而这份家族气质,也成为小辈的我们自觉地遵守,家风就是这样,由长辈的身上,又毫无保留的传至孙辈这里,这从未中断的血缘,也承载了永不中断的坚守。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未必人人皆可达到,但传承良好家风,把握内心操守,雕刻出整个家族的灵魂长相,却是人人可达之境。让家风成为我们克服欲望最有利的武器,让家风成为我们留给子孙最宝贵的财富,让家风成为我们毕生守护的最诚挚的信仰。(河北省黄骅市纪委监察局 李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