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纪法规| 审查调查| 通报曝光 | 巡视巡察| 信息公开| 廉政教育| 媒体聚焦| 学习园地
所在位置:首页>新闻播报>廉洁河北>
邢台:时苗留犊 清廉留心

来源:河北省纪委监察厅网站发布时间:2016-10-08 10:47:00

板胡声声,弦腔悠扬。9月29日,新编廉政历史剧《时苗留犊》在邢台平乡县首演。场面感人至深,演员三次谢幕,近千观众才缓缓离开剧场。

淮河决堤,携民抗洪

该剧采取南路丝弦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生动再现了东汉末年平乡籍廉吏时苗留犊淮南的故事。时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廉吏之一,上任安徽寿春县令后,扶持农桑,打击豪强,深受百姓拥戴,卸任时,因“牛犊食寿春草喝寿春水长大,理应留在当地”,执意将自家老牛所生牛犊留在寿春。从此时苗的清廉名闻天下,“留犊”两字便成了为官清廉的代名词。

真声吐字,假声行腔,时而如怒涛奔涌,惊涛拍岸;时而如瀑布直下,一泻千里。这就是丝弦,又名弦子腔,系元、明弦索调的遗音,是河北省特有的、颇具影响力的古老地方剧种之一,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由于流行地域的不同,分为东、南、西、北、中五路,南路丝弦主要活动区域在冀南、豫北、晋东南、鲁西北一带。平乡丝弦就是南路丝弦的杰出代表,2013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升堂断案,秉公执法

“清白居官志不贪,故教留犊在淮南。就是想把时苗廉洁奉公、不畏权贵、亲民爱民的形象完美呈现出来。”编剧王孟保老家就在时苗故里邻村,他希望大家通过观看《时苗留犊》,在鉴赏丝弦艺术的同时,切实传承时苗精神,把为民务实、清正廉洁永远铭刻于内心深处。

辞官留犊,百姓不舍

“听说《时苗留犊》要首演,今天把别的事都推了!”剧场门外,肖怀善激动地说:“时苗是俺们平乡人的骄傲,他那清廉的美德得好好宣传。”

“做里正,做县令,做的事都应该为百姓”、“做里正就要行的正,行的正乡亲们才会跟你行”……剧中大量精彩的唱词紧扣清正廉洁主题,颇得观众共鸣。

专程赶到现场的著名书法家韩德广和近千名观众一样,不时流下感动的泪水并挥毫泼墨,书写“好戏廉台”赠与剧组。

“清官双肩明月,廉吏两袖清风。”曾是纪检监察干部的许庆卫看完演出深有感触地说,“他的精神让我动容,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要时时处处为民着想、恪尽职守,干净做事、清白做人。”

演出结束,省、市、县纪检监察干部纷纷点赞,他们认为加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既要丰富形式、注重载体,又要贴近实际、体现特色。廉政历史剧《时苗留犊》深入挖掘当地廉洁文化,塑造了一个两袖清风、亲民爱民的家乡古代廉吏形象,不仅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更是邢台市加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有益尝试、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的生动体现。

平乡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于京礼表示,将一如既往珍视时苗留给家乡人民的精神财富,努力营造廉荣贪耻的社会氛围;一如既往紧扣正风反腐主题,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一如既往和县委一起,扎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抓得更深更实。

“反腐倡廉工作不仅要挺纪在前,持续保持惩治力度,还要从日常细微入手,抓早抓小,引导党员干部由不敢腐、不能腐向不想腐转变。”邢台市纪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该市积极发挥1个省级廉政教育基地和35个廉政文化示范点作用,深入挖掘乔璧星、吕玉兰、李保国等一批当地廉政典范,以家乡事教育家乡人,切实发挥了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邢台市纪委)

链接:时苗(150-220年),字德胄,东汉末年河北钜鹿(今河北邢台平乡)人。据《三国志·魏书·常林传》注,他少清白,为人疾恶。建安中,入丞相府,被曹操任为寿春令。他为政令行风靡,不事权贵,以清介闻名。后任太官令,为令数年,不肃而治,官至典农中郎将。后因不满曹操专权朝政,弃官归隐,正始年间病卒,年70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