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南省纪委对外通报了对20起党员领导干部违反组织人事纪律典型案件查处情况。其中,8起属于买官卖官典型案件:既有筹资700万元用于“疏通关系”的买官者,也有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的提拔“给予支持和关照”的卖官者。对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决不放过,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决不姑息,释放出匡正选人用人风气的强烈信号。
治国安邦、经纬天下,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有什么样的用人标准,就会有什么样的干部和党风政风。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在某种程度上,选什么人、用什么人,是最重要的“风向标”和“指挥棒”。
买官卖官,危害甚大。古人有言,“以赀授官,其才品庸下,素不知义”。对行贿买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一些领导干部借换届之际,把选人用人作为牟利手段不管不顾,只会让德才平平、投机钻营之辈获提拔、受重用,只会让“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暂缓使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的潜规则大行其道。这不仅破坏了正常的干部任用纪律,更会伤了“老实人”的心,让官场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
更重要的是,任由买官卖官这个“癌细胞”自我复制、大肆蔓延,最终损害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人民群众的利益。“以钱开路”、花钱买官者,既然已有“前期投入”,其必定会加倍贪墨,以期早日“回本”,甚至“捞一笔”。正所谓,“由鬻爵进者多贪污”。如此,“埋单”的必然是政府的公信力和群众的利益。
事实上,买官卖官并非新问题。我们就更有必要反思:选人用人,为何风气不正?买官卖官,为何顽疾难治?根本就在于有其滋生的土壤——纪律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试想,如果民主集中制原则得到坚持,“群言堂”怎会成为“一言堂”,选人用人怎会由少数几人说了算?倘若领导干部敢于动真碰硬,当好选拔干部的“守门员”,程序又岂会“走过场”?有句话说得好,光明前进一分,黑暗便后退一分。同样,纪律向前一步,不正之风就会后退一步。总而言之,只有出重拳,让买官卖官者付出沉重代价,才能产生应有的警示作用,公权私授、卖官鬻爵才无缝可钻,买官卖官者才会没有市场。
《红楼梦》有句名言,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用这句话来形容买官卖官者,再合适不过。无论当年的“卖官书记”武保安,还是如今的湖南省株洲市原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谢清纯,看似以小聪明换得一时风光,最终却难逃党纪国法的惩处。习近平总书记的一个告诫,值得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细细体味:“在党内不守纪律、不讲规矩,跟组织玩小聪明,权欲膨胀、利欲熏心,不择手段往上爬,为了自己什么事都敢干,总有一天是会自己毁了自己的。”(林亦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