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风”滋生的土壤和条件逐渐萎缩,但发生问题的隐患依然存在,尤其是节日期间复发的概率最高。仅今年“五一”期间,河北全省纠“四风”专项监督检查就发现问题线索112件。怎么办?
面上的问题减少了,但穿上“隐身衣”、变相搞“四风”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个单位为什么同一天在酒店开具两张大额住宿发票?类似这样规避检查的问题不少。怎么查?
传统的问题减少了,但在一些重点领域、重要节点,“四风”问题依然突出。如“五一”期间,检查发现违规配备使用公车问题线索28件,违规发放福利和津补贴问题线索21件。怎么纠?
创新举措,越往后执纪越严
5月4日晚,一辆“冀T”牌照的帕萨特轿车停放在衡水市某酒店门前。经查,该车为冀州市政府办公室公务用车。他们没想到,省里的检查组4月27日、28日在衡水检查后,又杀了个“回马枪”。
河北深入研究“四风”问题新动向新变种,扭住节点不放松,紧盯节日期间易发多发问题,以期从更深层次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为此,省纪委下发了《关于2016年“五一”端午期间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严格纠正“四风”的通知》,作出安排部署,制定实施方案,创新检查方式,精准发力,让隐形“四风”无处藏身。
前延后伸检查时间,防止“雨过地皮湿”。省纪委把检查时间分为节前、节中、节后三个阶段,针对不同时期“四风”特点,明确不同检查重点,力争检查更具针对性。检查组每到一地,要求当地纪委填写《监督检查安排情况确认表》,查看当地纪委是否及时下发通知、制定方案、作出安排。同时,实行监督检查日报制度,要求当地纪委每天向省纪委反馈有关情况,促使检查工作更加深入开展。
杀“回马枪”,降低规律性,增强随机性。随着不断深入地纠“四风”,有的单位开始研究纪委监督检查的规律,检查组来了就小心几天,检查组一走就一切照旧。针对这种情况,检查组随时杀“回马枪”,让企图搞不正之风者摸不着规律。
据了解,今年以来,河北已点名曝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典型问题33批、179起,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106%和47%。
深挖细究,抽丝剥茧现原形
河北创新实施“两查两调”工作方法,扭住“钱迹”、“行迹”查发票、查账目,调视频、调数据,通过筛选、梳理、归纳,着力发现“四风”问题的蛛丝马迹,以期解决“怎么查”的问题。
揪住疑点深挖。在黄骅市信访局,检查组发现该局年初同一天在沧州某大酒店分别开具了1600元和900元的住宿发票,有关人员解释为市“两会”期间接访住宿费用。为什么要住五星级酒店?为什么非要开成两张发票?深挖之下,局长承认是为了规避检查,因为其中有相关餐饮费用。
抽丝剥茧深查。不能用公款旅游了,就以考察交流、工会活动等名义组织。在调取某旅行社所开具的发票时,检查组发现6家单位存在疑似公款旅游问题,一所大学13人的交流团于4月26日至30日赴深圳交流学习,仅用1天时间学习交流,其余时间则参观旅游景点。饶阳县支援油田建设办公室在县政府招待所租房10间,年租金高达36万元,明显超出当地正常租金价格。进一步深查,县政府招待所、支援油田建设办公室主要负责人为同一人,且两头领工资;再挖,又发现支援油田建设办公室人员从招待所借款1万元、超过6个月未归还。抽丝剥茧让隐形的“四风”问题现了原形。
密织网络,全面覆盖剥外衣
河北针对以往检查中重机关事业单位轻国企高校、重基层单位轻省直部门的现象,改变路数,着力构筑多层次、全方位、高密度的检查网络,做到既全覆盖又有重点、既多渠道受理群众举报又有目的地开展监督检查,以期解决“怎么纠”的问题。
消除“死角”和“盲区”。“五一”期间,在唐山银行,检查组发现去年11月17日,法律事务部副总经理张某购买了两张唐山百货大楼办公用品发票共计3860元,用于报销平时打车费等问题。针对节日期间公车私用易发多发问题,省纪委通过公安交管系统,调取节日期间各路口通行公务用车的全部信息,逐一进行比对,对存在问题的进一步检查,严肃处理。
密切配合穿插互动。省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9个纪检监察室、各个派驻纪检组和各市县纪委形成多个检查组,既根据需要各自安排检查活动,又密切配合穿插互动,实现了信息共享、相互支援。在廊坊市自来水公司检查时发现,该公司财务科长从不是定点采购单位的某超市开出2.1万元办公用品发票,但财务科长正在石家庄开会,检查组立即向省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汇报,由党风政风监督室对财务科长进行谈话,固定证据。财务科长很快承认了购买2.1万元购物卡并开具办公用品发票的事实。
同向结合相互推动。河北省进一步传导压力,解决纠“四风”、转作风上热下冷的问题,让检查“四风”问题与“一问责八清理”专项行动督导结合起来,既增强了严纠“四风”问题的力量,也推动了“一问责八清理”专项行动督导工作。
“严纠‘四风’,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形成震慑是成绩;找对思路、找准穴位、有的放矢,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河北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察厅厅长董云鹏说。(刘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