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廊坊市纪律审查工作紧紧围绕落实“四种形态”,在坚持“高线”的同时,以高压态势促使党员干部坚决守住纪律这条“底线”,有力地维护了廊坊“四个发展”的政治生态环境。
截至2015年12月底,廊坊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324起,结案1322件,给予党政纪处分1309人,其中涉及县处级干部52人,乡科级干部241人,同比分别增长26.8%和11.6%。
深化体制改革破障碍
为让“一为主两报告”在更多更深更广的层面发挥“增压器、助力器”的作用,2015年,廊坊市纪委进一步下发了《深化查办腐败案件体制机制改革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纪委放开手脚办案,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保障,围绕改革的新要求,紧紧抓住关键环节,层层传到反腐压力,不仅要完成规定动作,还要创新创造自选动作。此外,还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查办案件体制机制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对13个试点单位进行具体指导。
办案专项行动聚焦点
2015年,廊坊市纪委在深化“九个领域”办案成效的基础上,将“村官巨腐”纳入专项行动范畴,全面推进10个领域治理“小官巨腐”办案专项行动,专门成立了“村官巨腐”办案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明确了任务分工,将重点查办六个方面涉案金额巨大、性质恶劣、群众反映集中的典型案件作为目标,对市县两级2012年以来受理的反映农村和城市社区干部问题的信访举报进行“大起底”,召开线索排查会对问题线索逐一分析;抽调办案骨干,采取直查、领办、督办等形式,做到快查快结;建立市县联合办案机制,明确6个检查室分包联系10个县,加强办案指导,开展协作办案。专项行动启动以来,已排查问题线索140件,初核159件,立案253件,处分245人。其中市纪委直查的3名村支书,涉案金额都达千万元以上。
组织协调反腐败汇合力
为贯彻落实好《关于在查办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涉嫌违纪违法犯罪案件中加强协作配合的意见》,廊坊市纪委及时调整了市委反腐败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将宣传部、政法委、银监会等纳入成员单位,使得小组成员结构更加合理。制发了反腐败协调小组工作规则等5个规范性文件,先后多次召开小组会议研究反腐败有关事项,狠抓追逃追赃工作,成功劝返1名外逃人员。此外,还组织开展了县级执纪执法部门案件(线索)通报、移交(移送)情况监督检查活动,对2015年以来查办的涉及党员、国家工作人员的案件及线索通报、移送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坚持在法治的框架下履行各自职责。
巡视成果利用重实效
2015年,市巡视办已经配合省委7个巡视组完成两轮涉及廊坊市的9个巡视任务,5项意见反馈和2次回访工作。
发挥巡视“利剑”作用至关重要。为此,市巡视办专门制发了《巡视联络工作台账管理办法(试行)》,建立了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台账、承办事项台账、信访件登记管理台账,对被巡视单位整改进展动态跟踪,对移交线索查办情况适时督办;制发《落实省委第三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方案》,对市纪委监察局牵头配合的8个方面问题逐一分解任务,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室和完成时限,推动了整改工作全覆盖。
提升案件质量强保障
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格贯彻执行《准则》和《条例》,就要转变审理模式,更好履行监督制约职责,坚决把纪律挺在前面,严格把好案件审理关。围绕这一点,市纪委对案件的审理在理念上更加注重挺纪在前,在审核内容上重点抓主案、抓主要问题,在工作方法上注重快审快结提升效率。
重申保证案件质量相关规定,对线索受理、初步核实、立案审批等环节进行再规范。开展案件质量检查考评,将案件质量纳入案件考核。组织开展党纪政纪处分决定执行情况监督检查,确保党政纪处分执行到位。严格执行审理岗位轮训制度,市县两级已轮训业务骨干130余人。(廊坊市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