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纪法规| 审查调查| 通报曝光 | 巡视巡察| 信息公开| 廉政教育| 媒体聚焦| 学习园地
所在位置:首页>新闻播报>要闻要论>
领导干部要严守廉洁自律底线

来源:河北日报发布时间:2015-11-13 10:33:00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指出,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所谓底线,是说廉洁自律是领导干部为官的最低标准,是领导干部从政的最起码要求。守住这一底线,才能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在《警世恒言》中讲过一个故事:有一位姓薛的官员生病了,在发烧昏迷中,梦见自己化为一条鲤鱼,跃入了水潭之中。他在水中,恰逢渔夫垂钓,薛官员心里明白,饵中有钩,吞之必遭祸殃,但他却耐不住鱼饵阵香扑鼻,最终还是张口吞之,被渔夫钓去。这个故事说明,鱼最终咬钩,皆因贪心作祟,不能自控。这也警示我们,领导干部缺乏自律品行,很可能走向腐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领导干部要战胜自己,必须自设“防线”,把握一个“遏”字。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领导干部做到廉洁自律,就要像防火防水那样,遏制贪欲。做到一个“慎”字。《中庸》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领导干部的贪腐行为往往是从隐和微的地方开始的,故而要注意细节和小事,做到慎初、慎独、慎微、慎友。保持一个“警”字。要时刻警醒,不要掉进没有回头路的“陷阱”;要自我警示,提高免疫力,防止贪腐“细菌”进入身体。

对领导干部来讲,守住廉洁自律底线,不仅要提高个人修养,还必须牢固树立规矩意识,强化法治观念。“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中国共产党的纪律是铁的纪律,是刚性的纪律,是统一的纪律,更是自觉的纪律,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明显的标志。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只有自觉做到守纪律、讲规矩,知敬畏、存戒惧,把党纪国法当作带电的高压线,才会在廉洁自律上追求高标准、达到新境界,成为遵守法纪、廉洁自律的楷模。所以,在党纪国法面前,领导干部要“畏”字当头。要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律心态,履行职责、行使权力,恪守廉洁从政的行为准则。要“信”字为境。在廉洁问题上,他律讲遵守法纪,自律讲价值追求,领导干部只有把被动的遵守转变成主动的价值追求,才能形成对党纪国法的信仰。在这个意义上,“畏”字当头是一个最低要求,而对法纪的信仰才是廉洁自律的至高境界。达到了信仰境界,党员干部就会把对法纪的自觉遵守融入血液、嵌入思想,使廉洁自律成为常态、成为习惯。要“行”字为果。领导干部对法纪的信仰最终要通过思维转化为自愿、自觉遵守法纪的行为,从而产生实际效果,让禁令生威,成为雷区、不能越;让法纪发力,成为“高压线”、不能触,从而形成全社会自愿、自觉遵纪守法的良好政治生态。

领导干部的政治生命是宝贵的,在廉洁自律问题上经不起任何失败。领导干部与实验室中的科学家不一样。科学家做实验,可以失败九千九百九十九次,但只要成功一次,就可能功成名就;而领导干部则不同,在廉洁自律上失败一次,就可能结束政治生命,甚至导致身败名裂。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讲,守住了廉洁自律底线,才能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所以,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廉洁自律的重要性,真正将其作为从政、做人、做事的基本遵循。

守住廉洁自律底线,在实践中要正确处理三种关系。一是公与私的关系。廉洁自律之人,必定是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之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曾经亲自起草了《干部十不准》,规定干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化。他得知儿子看“白戏”,立即拿出钱叫儿子到戏院补票。从焦裕禄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共产党人崇高的自律品格。二是德与利的关系。被康熙誉为“天下清官第一”的张伯行曾经说过:“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这一廉政箴言,至今都没有过时,当为广大党员干部所铭记,时刻警示自己提高道德修养,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三是权与责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与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提到了许多古人,从王安石、郑板桥、陶渊明讲到狄仁杰、包拯、海瑞,这些名人志士都因在为民上作出成绩而名垂青史。古人尚能如此,党员干部更要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予的,是用来为人民办事、为人民服务的,不是用于安乐享受、作威作福的;要认识到,干事创业、为民谋利,是党员干部必须肩负的责任,不得有任何敷衍和推脱;还要认识到,权力即是责任,权力越大,责任就越大。领导干部只有正确把握权力与责任的关系,才能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守住廉洁自律底线,干出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业绩,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杨东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