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纪法规| 审查调查| 通报曝光 | 巡视巡察| 信息公开| 廉政教育| 媒体聚焦| 学习园地
所在位置:首页>新闻播报>廉洁河北>
秦皇岛:用好纪律和规矩这把“尺子”

来源:河北省纪委监察厅网站发布时间:2015-10-30 10:09:00

“正歪树”、“治病树”、“拔烂树”……秦皇岛市拿起纪律和规矩这把“尺子”,以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为指导,积极实践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教育党员干部既要坚持理想信念和宗旨这条“高线”,又要守住党的纪律这条“底线”。

“小过即问、小错即纠,及时阻断从前一种形态向后一种形态发展的路径。”秦皇岛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郝占敏说:“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全’,不是针对个别人,而是着眼全党的纪律建设;要害在‘严’,不是只抓涉嫌违法,而是要体现日常监督的严格;重点在‘治’,既要靠党的纪律,更要靠坚强的党性和责任担当。”

打“疫苗”,早预防,批评教育成常态

预防腐败关键在“早”,批评教育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是一剂良“药”。为此,该市推行任前廉政教育和公示制度。去年以来,该市市委或市纪委主要领导对新提拔调整的390名干部进行任前廉政教育谈话,并参加市纪委廉政考试。同时,该市不断拓展完善谈心提醒教育工作,针对作风懒散、公车私用、公款吃喝等“四风”问题,对3600余名党员干部进行了谈心提醒教育。其中,仅该市的市委书记、市政府市长、市委副书记和组织部部长就与200多名县区和市直单位主要领导进行了谈心提醒。在信访举报上,加大“谈话函询”和约谈的力度,只要有反映就谈话函询,只要反映问题具体又够不上违纪的都要进行约谈,责成其说明情况,今年以来,已经有50余人被“敲警钟、扯袖子”。

打“点滴”,重“调理”,组织处理成多数

该市对发现的问题按情节性质分类处置,对于普遍性、情节轻微的问题力求“抓早”,采取通报批评、下发监察建议书等措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对于个性化、区域性或行业性的问题,力求“抓小”,采取组织处理和党政纪处分相结合的方式,避免问题由小变大;对因组织原因出现的问题,通过集体约谈、责成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集中整顿、下发预警通知书等形式进行处置。全市实施诫勉谈话3000多人,调整岗位126人,责令66个基层单位进行了专项整改,纠正一大批问题。

小“手术”,祛“病灶”,纪律处分成少数

为真正让顶风违纪者“长记性”,让心存侥幸者“收住手”,该市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纠正“四风”作为切入点,坚持常态化的监督检查和专项治理相结合,今年以来开展明察暗访3500余批次,对婚丧事大操大办、机关食堂大吃大喝、超标准公务接待、吃空饷等21个突出问题进行了专项治理,查纠问题271件,受到纪律处分的有239人。

摘“毒瘤”,严惩治,立案审查成极少数

抓“大”不放“小”,又抓“小”不放“大”,做到“大病”“小病”一起治。在纪律审查上,该市6个纪检监察室负责对所联系单位整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加强指导和监督;在查办大案要案的同时,对小案小错快立快结、快查快纠,涉法的快移送,特别是对简易案件初核后同立同结,去年以来同立同结案件达221件。

……

从软、松、散到硬、紧、严

该市全体党员干部普遍认识到,原来有些约定俗成的“行为习惯”现在就是违规违纪,原来的“小错”现在就是“大问题”,纪律和规矩意识明显增强。特别是促使更多党员干部远离纪律和规矩的红线,防止由违纪跌入腐败的深渊,教育和挽救了一大批党员干部。十八大以来,全市纪检系统立案审查总数、审查县处级干部、乡科级干部和处分人数,分别是前5年、15年、10年和5年的总和;过去普遍存在的公款吃喝、旅游、送节礼和公车私用等现象,现在已是个案;逐步完善作风建设的机制制度和方式方法,实现了常态化。两个责任落地生根,齐抓共管的局面初步形成。抓早抓小使党委的担当意识越来越强。十八大以来,全市组织处理达5000余人,主要领导批办案件占立案审查总数的62%。(秦皇岛市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