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纪法规| 审查调查| 通报曝光 | 巡视巡察| 信息公开| 廉政教育| 媒体聚焦| 学习园地
所在位置:首页>新闻播报>要闻要论>
提升免疫力 防止被“围猎”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发布时间:2015-08-19 09:57:00

纪检干部身处反腐败斗争的第一线,相比其他党员干部而言,面临着更多诱惑和更大考验。并且,随着纪检监察机关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和权威性、影响力的提高,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对纪检干部队伍的期望标准越来越高,纪检干部被拉拢腐蚀甚至被“围猎”的风险越来越大。

纪检干部为何会遭到腐败分子和不法人员的“围猎”?从实质上来说,腐败分子和不法人员“围猎”的不是某一个体的人,而是他们手中掌握的权力。当权力遇上利益,在各种诱惑之下,有人失去了定力,成功被“围猎”。

许多腐败分子和不法人员的“围猎”手段多种多样,他们用各种糖衣炮弹把纪检干部赶入“围场”。分析近年来纪检干部违纪案件,“围猎”手段大致分为三种。

直接“猎杀”。此招用于贪吃的猎物,势大力沉,投其所好,直奔命门。主要是官商勾结、权力寻租,明码标价、权力兑现,搞利益输送,双方各取所需。

外围“猎杀”。此招用来对付警惕性较高或者不便直接下手的猎物。不直接“围猎”,而是迂回包抄,“猎杀”其关系亲密之人,再来合围诱捕。一旦其关系亲密之人就范,纪检干部也只好跟着“缴械”。

温水煮青蛙式“猎杀”。此招用来对付有一定警惕性的猎物,平常和你勾肩搭背,给你好处,送你享受,和你称兄道弟,甚至甘心当你的“提款机”。当你深陷“安乐窝”时,才发现已上了贼船,难以脱身,只能用权力给他办事。这种“放长线钓大鱼”的感情投资方式,也是让纪检干部最难防守的。

纪检干部被“围猎”,听着似乎很被动、很委屈、很无奈,剥开表象,更令人深思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些干部容易被“围猎”?其实,根子还在于干部自身,终究还是自身禁不住诱惑,主观上的信念缺失与党性不坚定,守不住道德底线,没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价值观。

纪检干部要避免被“围猎”,首先不要靠近“围场”,要慎交友。一个个因“交友不慎”被“围猎”的纪检干部实例敲响警钟:纪检干部的社会交往不只是个人生活小事,更关系到公共权力能否被正确行使。“以义择友,乃君子之交;以利结朋,则小人之交”。领导干部的腐败,往往是从参与吃喝、娱乐等一些“正常人情往来”开始的。稍有不慎,就会一滑到底,被赶入“围场”。

打铁还需自身硬。纪检干部必须要戴上“铁夹板”、拧紧“螺丝扣”,才能提高抵御“围猎”的免疫力。纪检干部要做到心中有戒、心中有法,行得正、坐得端,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要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时刻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予的,是用来为老百姓谋福祉的。纪检干部应该把绝对忠诚作为最根本的政治要求,把干净做人做事作为必须坚守的底线,把敢于担当作为必须具备的政治品质。(孟凡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