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发布时间:2015-06-20 09:48:00
对一些央企领导而言,这个端午节恐怕会“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6月17日至19日,中央第三、第六、第十一巡视组分别向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等5家被巡视单位反馈巡视情况。至此,2015年中央第一轮专项巡视反馈结果全部揭晓。
此前的3月至5月,13个中央巡视组采取“一托二”的方式,对26家央企进行了专项巡视,发现了一批涉及“四风”、选人用人、利益输送、国资监管等方面的共性与个性问题。综观26份“问题清单”,无论是“寄生性家族式利益共同体”、“蚕食国有资产”、“虚与委蛇”等新提法,还是“关联交易”、“顶风违纪”、“带病提拔”等“老毛病”,无不指向国企“病灶”,也为深化国企改革提供了着力点。
症状:纪律松弛,“两个责任”落实不力
药方:认真履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责任
记者发现,巡视反馈指出的问题,无不与违反纪律、规矩有关,有的甚至到了违法的程度。26份“问题清单”均“开宗明义”地指出纪律松弛的问题,如,管党治党不严、“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够、党的意识淡薄、党的领导弱化、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淡薄、下属单位党委书记和纪委书记多数兼职等。可以说,这也正是各种问题的“总症结”所在。
“归纳起来就是党的建设滞后于企业发展,重业务而轻党建,重经济效益而轻社会责任,重经济待遇攀比而轻优良传统发扬。”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巡视制度研究专家组组长邓联繁教授分析说。
“多份‘问题清单’显示,‘两个责任’在国企还停留在表态的层面。”中国纪检监察学院科研部副教授贺夏蓉认为,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国企反腐中的堡垒作用,真正把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担起来,并通过问责倒逼责任落实。
其实,本轮巡视反馈中提到的上述问题,在6月16日公布的《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中均有“治本之策”,简言之就是“党组应当认真履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责任,加强对本单位党的建设的领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
坦白讲,纪律松弛并非新问题,此前的巡视反馈中亦多有提及。必须清楚认识到,正风反腐,国企没有例外;执行政治纪律,国企党组织责无旁贷,只有真正扛起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才能用好巡视成果、推动国企良性发展。
症状:“四风”问题突出,顶风违纪时有发生
药方:加大查处力度,出重拳、快办理、严追责
纪律松弛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四风”问题突出,这也是被巡视单位的一大“通病”。
记者发现,26家被巡视单位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四风”问题,一些单位的问题还颇为突出。如,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公款旅游等问题屡禁不止”;宝钢集团“顶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影响恶劣”;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一些领导人员顶风违纪,巡视前还发生公款旅游、公款打高尔夫球、滥发奖金、到风景区开会等”。
就在本轮巡视反馈进行期间,中央纪委会同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纪委,严肃查处了中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龙增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再次为国企领导敲响了作风建设的警钟。
“本轮专项巡视反馈,再次印证了中央的判断——‘四风’树倒根存。同时也说明,如此高压态势下,一些特殊单位、特殊岗位的领导人员,仍存在特权至上、生活腐化的问题,喜欢抖威风、比派头、比吃喝,‘官气’十足、高高在上,对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等等看看’。”贺夏蓉表示,国企纪检监察机构对“四风”问题必须要敢于监督执纪问责,进一步加大查处力度,出重拳,快办理,严追责。
“上梁不正下梁歪”,央企领导自身“四风”问题突出、作风不过硬,如何带好队伍、管好下属和基层单位?记者由此想到前段时间跟随地方纪委开展明察暗访时,发现的一些涉及央企驻地方单位的“四风”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既要打破“条块分割”的制约,更要“高层”带好头、做表率。
症状:以权谋私,侵吞国有资产
药方:清除“灰色地带”,斩断“利益链条”
有油水的地方最容易滑倒。从巡视反馈看,因权力滥用而“滑倒”的问题并不鲜见。最典型的就是搞关联交易、利益输送和侵吞国有资产。
东方电气集团、电子科技集团等多家央企被指存在关联交易、利益输送,武钢集团、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央企被指存在蚕食企业、蚕食(侵蚀)国有资产问题。其中,宝钢“‘靠钢吃钢’,利益输送问题严重”;中国移动甚至“围绕少数企业领导人员形成寄生性家族式利益共同体,蚕食、围猎国有资产”;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的院所还“变卖单位资源和知识技术为个人牟利”。
“关联交易以市场交易的形式公平掩盖实质不公平,常常成为腐败利益输送的途径,是国企腐败的‘暗疮’。从巡视反馈情况看,国企关联交易和利益输送问题已渗透到日常管理、物资采购、工程建设、产品销售等诸多环节,手段也更为隐蔽。”贺夏蓉表示。
在邓联繁看来,这些问题之所以难以禁止,一是国企聚集了大量资本、资金、资源、资产,客观上存在巨大的设租寻租可能;二是国企高管权力集中,预防与阻却他们参与腐败的难度大;三是一些国企高管唯利是图,误把自己作为“红顶商人”,从而越位失范。
贺夏蓉建议,继续加大国企反腐力度,着力整合监督执纪资源、完善监督制度,更加突出监督执纪的专业性、系统性、完整性,以问题为导向,从源头清除滋生腐败的“灰色地带”,斩断利益输送的“链条”。
症状:违规决策,搞“一言堂”、“自留地”
药方:加强监督管理,完善选拔任用机制
本轮巡视反馈,选人用人问题再成焦点。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武钢集团、五矿集团等近20家央企被指存在干部“带病提拔”、选人用人“不讲规矩”、搞“小圈子”等问题。以中石油为例,巡视组指出,“选人用人风气不正,‘小圈子’问题突出,对领导人员管理监督不够严格,‘带病上岗’‘带病提拔’时有发生,存在违反回避原则‘近亲繁殖’现象”。
选人用人问题的背后,是国企领导人员把企业当“自留地”、搞“一言堂”,不按规矩、程序决策。从巡视反馈看,违规决策带来的后果,不仅是选人失误、用人失察,还给国有资产造成了重大损失。比如,大唐集团“违反‘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盲目投资非电行业,形成大量低效无效资产”;国电集团“违反‘三重一大’制度决策,开辟投资决策‘绿色通道’,形成大量低效无效资产”;等等。
“违规决策,反映出的是监管的缺位。”邓联繁分析说,一方面,央企掌握的资金资源成倍增加,经营活动日趋复杂,传统的监管制度存在滞后;另一方面,一些央企高管廉洁自律意识薄弱,或明或暗地绕开监督,使监督制度名存实亡。
按照国企高压反腐与全面深化国企改革“同步考虑、同步部署、同步实施”的思路,邓联繁建议,以巡视为契机,倒逼改革,督促国资监管部门和被巡视单位等认真研究巡视组指出的问题,注重从体制机制上找原因,进一步加强国企党的建设、改进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研究制定完善国有企业监管制度、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具体措施,切实加强对工程建设、物资采购和财务等重点领域、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管;进一步完善国企高管的选拔任用机制,真正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既勤又廉的党员干部,放到国企高管岗位上来大显身手。(瞿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