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纪法规| 审查调查| 通报曝光 | 巡视巡察| 信息公开| 廉政教育| 媒体聚焦| 学习园地
所在位置:首页>新闻播报>廉洁河北>
坚守法治思维 坚持依法办事

来源:河北省纪委监察厅网站发布时间:2014-11-25 10:06:00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个全局性问题进行研究部署,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把中央全会精神的思想内涵贯穿到执政理念、执政行为的方方面面,把“法治”二字融入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时刻做到坚守法治思维、坚持依法办事。

一、要让法治成为执政为民的遵循

法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次中央全会确定了依法执政原则,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群众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这“两个基本”的转折,就是在新形势下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现代化的集中体现,就是让法治成为执政为民的遵循。今年以来,保定市委围绕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狠刹“四风”要求,提出“三转、三增、三提高”目标,就是要优化执政方式。“三转”,就是转变思维方式、转变工作方式、转变生活方式。“三增”,就是切实增强对群众的关爱之情、增强对事业的热爱之意、增强对纪律的敬畏之心。“三提高”,就是要求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真正提高服务效率,让最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提高服务标准,让群众最盼望办的事能及时办好;提高服务满意度,使群众不满意的事得到纠正。“三转、三增、三提高”,就是要彻底摒弃权力思维、行政思维甚至人治思维方式,强化法治思维,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水平。

二、要让法治成为深化改革的保障

现在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在这个时期,面临的各项任务重,遇到的风险挑战多。如何更好地完成攻坚任务,化解风险挑战,这次中央全会给出了答案,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要让法治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引导和保障,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保定市来讲,面临人口大市、区域大市、毗邻京津的基本市情,面临发展、稳定、民生三大任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的各项工作当中,必须通过法治形成更加规范有序推进改革的方式,用法治的思维和法治的方式调整利益格局,让法治既成为转型时期的“压舱石”,又成为激发活力动力的“助推器”。

三、要让法治成为制约权力的笼子

这次中央全会提出,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并提出要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干部遵守法律、依法办事,权力就装进了制度的笼子。相反,就可能会出现一些违反党纪、甚至是触犯法律的问题。从全市来讲,广大党员干部首先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切实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作为市级领导干部,必须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时刻以党章党规党纪为约束,带头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决不能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四、要让法治成为发展环境的标志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必须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评价一个地方发展环境的好坏,关键是看这个地方是不是讲规则,是不是讲公平,是不是讲法治。我们在全市部署开展“讲诚信、懂规则、守法纪”活动,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政府部门要依法行政,司法机关要秉公执法,社会组织和全体公民要依法办事。说到底,就是要让法治成为发展环境的标志,让法治成为古城保定的代言。通过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不断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严格规范公正执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监督,推进政务公开,让人们一来到保定,就能强烈感受到这里的环境温度,就能感受到这里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同时,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快与京津法治环境的对标对接,实现法治协同、环境协同、发展协同。

五、要让法治成为社会行为的导向

现代社会是以民主和法制为基础的社会。没有法治,民主就会成为空谈。中央全会讲,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这就要求我们每个部门都必须依照法定权限、法定程序来行使职权、履行职责,都必须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每个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都必须要严格依照法律开展活动、规范行为、承担责任;每个公民都要自觉学法、遵法、守法、用法,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通过合法途径表达利益诉求。要让依法办事成为社会生活的普遍规则,让法治成为社会秩序的新常态。

六、要让法治成为全民敬畏的信仰

中央全会讲,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信仰法治,就是对良法善治的尊崇不违,就是让法治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信法,就会自觉守法、用法,就会自觉捍卫法律的尊严和生命。要加强教育引导,抓好舆论传播,做好理论阐释,挖掘历史文化,搞好社会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氛围。要开展法治文明创建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弘扬和传递正能量、新风气。要把法治建设融入政策法规制定、各行各业制度出台以及市民公约、乡规民约等,让人们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

(作者:保定市委书记聂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