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时间:2025-10-16 08:44:18
驻中核集团纪检监察组聚焦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有力监督护航重大工程建设。图为今年1月正式投入商运的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批量化首台机组——漳州核电1号机组。驻中核集团纪检监察组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要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说到做到。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纪检监察组(以下简称“驻中核集团纪检监察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核工业的政治定位和时代使命,紧密结合中核集团企业特点和产业特征,持续巩固深化、丰富拓展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的实践路径,以高质量监督护航核工业高质量发展。
筑牢对党忠诚,着力增强首责意识
核工业因党而生、跟党创业、向党而兴,从创建之日起,就以捍卫国家安全、巩固社会主义政权为己任。70年来,核工业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宗旨为宗旨、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奋斗前进、勇毅前行,矢志不渝跟党走、一心一意听党话,是核工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是核工业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从举全国之力研制“两弹一艇”,到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部署核电产业发展,再到自主创新铸就“大国重器”,率先实现三代核电全球商运,核工业发展的每一次紧要关头,都离不开党中央的正确决策和坚强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引领和保障核工业起步、发展、壮大的第一法宝。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核工业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亲自擘画核工业发展蓝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重大决策部署。2015年1月15日,在我国核工业创建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做出重要指示,强调“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石。要坚持安全发展、创新发展,坚持和平利用核能,全面提升核工业的核心竞争力,续写我国核工业新的辉煌篇章”,为新时代核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中核集团肩负着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使命,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强基固本跨越发展,一批批重大工程相继建成,一项项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一件件改革举措持续落地,实现了历史性的战略转折和系统性的重大跨越。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新征程上,中核集团使命无上光荣、责任无比重大,挑战前所未有、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始终做到在政治立场上旗帜鲜明、在政治方向上不偏不倚、在政治原则上严守底线、在政治道路上步调一致,切实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勇于自我革命优势,转化为引领推动中核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驻中核集团纪检监察组牢牢把握监督的政治属性和集团的政治使命,把强化政治监督作为首要职责,着力防范思想涣散、纪律松弛风险,督促全系统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把握政治定位、提高思想站位、找准发展方位,在思想上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在政治上一以贯之坚持和加强党对核工业的全面领导,在行动上坚定自觉扛起新时代新征程强核强国的使命责任,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中核集团落地见效,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筑牢安全基石和战略支撑。
锚定根本任务,因企制宜找准抓手
新时代政治监督的根本任务就是推动全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始终把“两个维护”体现在实际行动上。“两个维护”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实践的,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体现在党员、干部的日常言行上,这就决定了政治监督必须具体化。实践中,驻中核集团纪检监察组坚持以具体求深入,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服务保障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找准找实开展政治监督的着力点。
紧盯“政治要件”,深化开展“台账式”监督。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核工业及中核集团重要指示批示作为“第一政治要件”,协助、督促集团党组建立健全传达学习、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和跟踪督办工作机制;建立政治要件监督工作台账,细化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分工,明晰进度节点,及时了解、跟进检查各项任务落实情况,动态更新、常态对账,逐件销号、形成闭环;聚焦其中的重大战略任务、重大工程项目、重大科技专项,深化运用专项督查、现场检查、资料审查等方式,加强过程监督和效果评估,及时发现并推动解决难点、打通堵点、消除风险点,确保思想不松懈、行动不松劲、任务不拖期、效果不打折,推动各级党组织把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重大使命、交办的重大任务、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一件件完成好、高质量落实好。
紧盯“国之大者”,深化开展“清单化”监督。主动融入中心、服务大局,深刻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政治,围绕党中央关于国资央企党的建设、经营发展、改革创新等重大决策部署,将党之大计、“国之大者”与企之大事贯通起来,立足中核集团产业链条,聚焦核能开发利用和核能发展“三步走”战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及核工业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等重点项目,制定《年度政治监督重点关注事项清单》,统筹全系统纪检监察力量,抓住具体事项、关键环节、重要节点开展监督,着力消除思想偏差、责任落差、行动温差,督促各级党组织提高政治站位、扛牢政治责任、强化政治担当,不折不扣抓好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落实落地,切实当好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排头兵、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实施国家重大战略的排头兵,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
紧盯“巡视整改”,深化开展“全过程”监督。坚持把中央巡视整改监督做在平常、抓在经常、盯在日常,研究制定整改监督工作方案,紧盯关键节点和关键环节,明确列席会议、审查方案、查阅台账、评估审核等监督介入机制,督促党组切实落实巡视整改主体责任、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和党组成员“一岗双责”,推动各责任部门不折不扣、高质高效抓好整改落实。围绕中央巡视反馈的重点问题,深化运用“点题式”监督机制,组织赴相关成员单位开展现场监督检查,督促加大重点工程推进力度,协同防范项目建设窝工风险,推动扭转重进度、轻安全的思想认识偏差,确保具体问题改深改透改到位。
突出问题导向,靶向发力务求实效
政治监督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实践形态,开展政治监督重在精准也难在精准,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始终保持政治敏锐性,在精准发现问题、精准分析问题、精准反映问题、精准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实践中,驻中核集团纪检监察组坚持以精准求实效,准确把握政治和业务的关系,准确把握“监督的再监督”定位,以“督事”为路径、“督责”为抓手、“督权”为重点,一体推动任务高质量落实、责任全级次压实、权力全流程规范,以有力监督推动在提高认识、增强党性、规范权力运行、从严监督执纪、履行管党治党责任等方面进一步落实到位。
以“督事”为路径,精准透视政治本质。坚持从政治上看、从政治上查,聚焦中核集团专项任务、重大工程、科技创新、深化改革等重点事项的落实情况,着力发现阻碍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制约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事关职工群众急难愁盼的深层次问题,深刻揭示业务表象背后的政治端倪、政治偏差、政治问题,深入分析端倪是源于思想认识还是能力作风,偏差是出在监管缺位还是机制漏洞,问题是涉及个别少数还是整个生态,有针对性地提出监督建议。深化运用“委托式”监督方法,协同审计、巡视等监督力量和职能监管的“领域专家”,深入发现业务问题,精准透视并及时纠正思想高度、政治态度、落实力度上的不足,监督推动站稳政治立场、提高政治站位、压实政治责任、净化政治生态、永葆政治本色。
以“督责”为抓手,压紧压实责任链条。核工业产业链条长、技术专业性强,一些重大工程参研参建单位多,产业协同领域广,事项千头万绪、管理错综复杂。要做到将监督嵌入业务但不陷入具体事务,关键要立足“监督的再监督”定位,牢牢牵住主体责任的“牛鼻子”,厘清责任边界、强化压力传导,督促各责任主体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将党建引领与监督推动有效结合,在重大工程建立项目业务牵头、各参建单位广泛参与的党建联建、监督联动机制中,着力发挥全面从严治党的引领保障作用,督促各相关方凡事从政治上考量、从大局中把握,思想上知责担责、行动上履责尽责,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频,推动重大工程高质量建成。
以“督权”为重点,推动企业治理提升。盯住重点事、重点人,突出加强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监督,突出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的监督。深刻把握风腐问题的产生机理和自我革命的重点任务,深入剖析核工业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资金链的行权环节,准确把握由风及腐演变的规律以及手段隐形变异的趋势,紧盯工程建设、招标采购、科技创新、投资并购等重点领域,加大风腐同查同治力度,督促“关键少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严肃查处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问题,严肃查处风腐交织、靠企吃企等腐败案件,深化以案促改促治,着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推动企业治理更加完善、发展秩序更加公平、政治生态更加清朗。
完善制度机制,常态长效持续发力
开展政治监督贵在深入。提升政治监督质效,必须增强监督的连贯性、协同性和及时性,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确保监督常在、形成常态。实践中,驻中核集团纪检监察组坚持以常态求长效,把政治监督作为经常性工作,持续探索完善契合中核集团党建工作体制和完善治理体系的派驻监督工作机制,不断丰富将政治监督融入日常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
完善监督工作闭环机制。着力破解监督工作不连续、成效不持续问题。建立完善监督工作闭环机制,构建监督内容、发现问题、整改措施三项清单,完善“发现问题—发出建议—跟踪整改—评估成效”的闭环管理体系,把具体工作成效作为衡量问题整改的重要标准,注重加强纪检监察建议书、监督意见函等反馈问题整改的监督力度,做到既监督发现问题,更推动问题解决。建立完善监督执纪闭环机制,加强个案剖析和类案分析,对共性问题、反复发生的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有的放矢开展精准监督、集中整治,以严的基调一体推进监督执纪全面加强。
深化监督力量协同机制。协同中核集团党组,推动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联动、同向发力、同增质效的监督工作格局。深化运用“点题式”“联动式”监督方法,用好年度考核指挥棒,加强对全系统纪检监察工作的全面统筹和力量的整体使用,构建驻中核集团纪检监察组、二级纪委、基层纪检机构“三级”联动格局。健全纪检监察监督与职能监督、审计监督、巡视监督协同贯通的工作体系,用好问题会商、监督联席机制,统筹发挥各类监督的专业优势和业务特长,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问题共商。深化与相关审管单位派驻纪检监察组的“组组”协同监督,同题共答解决贯彻落实中的具体问题。
建立数字监督运行机制。着力破解监督信息不对称、反应不及时问题。推动监督的视角延伸、关口前移,以监管需求为导向,以典型案例为样本,从真实案件中查找业务流程的风险,构建数字化监督模型,并深度嵌入中核集团各类业务平台,着力强化数字赋能穿透式监督、及时预警智能化监督,进一步加强权力运行的事前管控、事中监控和事后监督,对异常行为、苗头倾向及时“挂牌亮灯”、纠偏补正,实现行权数字化与监督数字化如影随形,有力保障事业发展和干部成长。(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纪检监察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