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时间:2025-09-25 10:19:38
近日,驻中国中化纪检监察组工作人员赴先正达集团中国种芯农场监督品种审定试验工作。李金蔚 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努力取得更大成效,确保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落地落实。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纪检监察组(以下简称驻中国中化纪检监察组)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两化”重组的政治考量和政治监督的重要意义,围绕监督保障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探索建立监督内容和监督流程“双闭环”监督模式,切实为公司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立足国有企业政治属性强化政治监督
政治监督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保障。新时代强化政治监督的根本任务,是督促全党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督促各级党组织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着力推动改革攻坚、促进高质量发展。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必须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上走在前、做表率。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政治监督,就是要监督保障国有企业创造性抓好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不断增强企业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发挥好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主力军的作用。
强化政治监督,是保障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的必然要求。国有企业承担着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基础民生、实现国民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使命。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战略支撑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部署深入调整国有企业布局,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提升国有企业发展质量效益,在新时代改革发展实践中坚定不移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彰显了国有企业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根据党中央决策部署,2021年5月原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集团重组成立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并赋予中国中化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化工新材料补短板、能源及特品配套保供的核心使命。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强化政治监督,就要持续监督保障企业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本行业本领域改革发展的目标定位和部署要求,推动切实提高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更好承担起作为“国家队”的职责使命。
强化政治监督,是保障国有企业防范化解风险的必然要求。国有企业在国计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切实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控制力和抗风险能力,持续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管控,坚决防范化解各类生产经营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从而在党和国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中发挥好“稳定器”作用。同时,国有企业处在开放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不能保持自身的持续稳定健康经营,也有可能引发重大经营风险并诱发社会风险而沦为“风险源”。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地缘政治风险严峻的形势下,国有企业也面临资产流失、管理混乱、债务负担、地缘政治等多重挑战。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强化政治监督,就要推动国有企业始终从党和国家事业大局出发,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把纪检监察、审计、巡视等各类监督有机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增强风险防控合力,主动排查风险隐患,推动对各类风险早预警、早处置,着力发现和纠治业务风险背后可能存在的政治问题,坚决有效防范因政治方向偏差导致的重大经营风险,始终在经营管理中坚定维护国家权益,确保国有企业始终服务于国家战略和人民利益。
强化政治监督,是深入推进国有企业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国有企业是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部署持续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问题,紧盯重大项目、物资采购等关键环节,严查严惩内外勾结、损公肥私、利益输送等问题,深挖重大资产损失、风险事件背后的腐败行为,严肃查处了一批“靠企吃企”典型案件。当前国资央企反腐败斗争形势仍然严峻复杂,腐败存量尚未清除、增量还在持续发生,重点领域廉洁风险居高不下,企业深化改革、并购重组、招标采购、国际化经营等过程中可能滋生或潜藏利益输送、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生,往往都与企业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不力有关。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强化政治监督,要监督推动企业切实加强政治建设、压实“两个责任”,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更大力度推进正风肃纪反腐,着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把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国有企业治理优势。
坚持全周期管理扎实推进政治监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政治监督,做实日常监督,靠前监督、主动监督,坚决破除空泛式表态、应景式过场、运动式造势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强化国有企业政治监督,要持续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领会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战略考量和实践要求,健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过程全周期闭环监督机制,推动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
坚持完善机制,强化闭环管理。政治监督是系统的、一贯的,必须强化工作闭环并以有效的工作机制来保障。建立完善政治监督的工作机制,要紧紧围绕“监督什么”和“怎么监督”这两个基本问题下功夫,探索从监督内容和监督流程上强化全周期闭环管理。在监督内容上,要把督促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重中之重,不但要看是否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持“第一时间”传达学习,而且要看是否抓好贯彻落实,确保工作落在实处。经过实践探索,驻中国中化纪检监察组围绕监督内容总结明确了监督“六问”闭环监督模式,一问是否组织传达学习、二问是否制定落实措施、三问是否抓好贯彻落实、四问是否在落实中存在问题、五问是否制定改进措施、六问是否抓好进一步落实,形成从督促及时传达学习到推动贯彻落实再到持续改进的工作闭环。在具体工作方法方面,通过梳理监督工作流程,探索形成“建立清单—按期启动—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党组批示—部门整改—检查验收”的监督流程闭环,确保能够把政治监督抓在实处。实践中,驻中国中化纪检监察组注重加强政治监督工作的主动谋划,每年初认真研究重点监督任务,结合实际列明计划安排形成“一本账”,严格按期启动、挂图作战,保障每个监督项目都高效有序开展,并对监督发现问题和提出建议整改落实情况定期进行检查验收,对审核发现问题再次提出建议督促整改,对重要监督项目每年开展监督建议“回头看”。
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监督质效。政治监督必须瞄准具体问题精准发力,着力推动实质性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是监督工作的生命线,能不能做到真发现问题、发现真问题,是衡量监督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尺。开展高质量的政治监督,必须坚持强烈的问题导向,力求精准发现问题,必须通过多种方式保障监督发现问题。要提前做好“功课”。政治监督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决不能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而是要靠深入研究、认真仔细分析判断。每一项监督都要打有准备之仗,把前期准备工作做足做细,把“现象”摸深摸透,为精准识别问题“本质”、力争发现深层次问题奠定基础。监督任务一经确定,就要认真研究工作重点,广泛收集材料,多方了解情况,精心制定监督检查方案,认真筹划监督检查小组成员抽调及现场监督工作安排,确保方案制定、组织实施、人员安排都要服务于发现问题这条主线。实践中,驻中国中化纪检监察组聚焦国有企业所承担的“国之大者”,聚焦企业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点任务,聚焦企业主责主业和改革发展相关的重点事项、关键环节,选准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有的放矢开展监督。监督工作质效要通过监督报告呈现,监督报告必须找准写实问题、提准工作建议,避免轻描淡写、回避矛盾或言过其实、笼统定性,实现精准“点穴”务实“开方”,才能体现政治监督的质量和独特优势。
坚持结果导向,强化整改落实。监督的目的是推动解决问题,问题整改的成效直接关系政治监督的权威性。这就要求必须做好监督整改“后半篇文章”,推动主责部门以“钉钉子”精神抓好问题整改,通过真改实改体现党内监督的严肃性。抓好问题整改,必须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严肃对待监督发现的每一个问题,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推动监督发现问题彻底整改。压紧压实整改责任,必须加强组织部署和全周期跟进督促,确保问题整改质效。要紧紧牵住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将政治监督发现问题和工作建议主动向党组书面通报,推动党组研究部署抓好整改。对于重点监督任务的整改,要推动相关职能部门牵头组织制定整改方案,经党组同意或经党组会审议后部署落实。对于主责部门制定的整改方案,要认真审核整改措施的针对性、完成时限的合理性,督促“对症下药”限期整改并及时报告阶段性进展,通过闭环监督杜绝“过关式”整改。推动监督整改提质增效,既要针对问题“就事论事”整改,还要督促举一反三加强对深层次、普遍性、机制性问题的研究,通过健全完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堵塞管理漏洞。
坚持统筹联动,强化系统推进。政治监督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开展监督到问题整改都要强化统筹联动。各级纪检监察机构要立足职能职责,强化上下贯通、联动发力,紧盯本单位重点任务强化主动监督,凝聚起政治监督的强大合力。国有企业监督工作要下沉重心,上级纪检监察机构要加大对下督导力度,专门针对如何做好监督工作进行培训,督促每年结合实际确定“自选动作”开展监督,推动积极主动向同级党委书面报告监督发现问题并协助推动部署整改落实,形成同向发力、同题共答的监督格局。要充分发挥监督机制优势,强化纪检监察监督与各类监督贯通发力,特别是加强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统筹衔接,加强与党政督查、职能部门监管等分工协作,加强与审计、财会、统计等监督的贯通协同,强化工作协调联动和资源统筹调度,在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强化管党治党治企方面形成强大合力。
坚守职责定位持续深化政治监督
纪检监察机构扎实履行好政治监督这个“本职”,最根本的是要时刻同党中央对标对表,持续深入贯彻党中央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有关部署要求,特别是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战略部署,牢牢把握政治监督本质上是捍卫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实践要求,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找准职责定位,始终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大局的高度来谋划推进监督,确保监督方向不偏、力度不减、实效提升。
坚持“两个责任”贯通发力深化政治监督。纪检监察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开展政治监督的相关工作办法,协助党委(党组)落实政治监督主体责任,结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情况开展监督。坚持积极主动向党委(党组)通报政治监督发现问题,推动党委(党组)抓好整改工作部署,督促压实职能部门监管职责,把严的要求贯穿监督全过程,更好地把监督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
坚持监督执纪执法贯通推进政治监督。监督检查和查办案件是纪检监察机构的主责主业,查办案件是最有力有效的监督。提醒千遍不如问责一次。深化政治监督要把切实加大执纪执法力度作为“压舱石”,加强一体谋划、贯通协同,在监督工作中要着力发现高质量的问题线索,为审查调查精准输送“弹药”,对典型问题严查快办,明确释放严管严治的高压震慑信号,推动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要充分发挥查办案件治本功效,深入分析案件暴露出的责任虚化、监督缺位、制度缺陷、管理漏洞等问题,为深化监督提供发力点和突破口,更好贯通“三不腐”一体推进,通过“惩治防”联动实现查办案件与监督治理闭环,努力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王舸 作者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纪检监察组组长、党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