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时间:2023-04-26 09:01:15
解读《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
以数字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长沙西动车运用所启用高铁动车数字化、智能化的安全联锁监控系统,实现作业过程智能监护,降低作业强度和安全风险。图为工作人员在该所合署指挥中心值守。 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福建省福州市通过加强体育场地设施数字化改造、提高管理服务等,开创智慧体育赋能全民健身新局面。图为4月24日,西河智慧体育公园工作人员向晨练的市民介绍具备对运动数据进行采集、分析等多项功能的智能竞赛健身车。 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中国建设工作。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对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作出新部署。
4月27日,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将在福建省福州市开幕。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数字中国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数字中国为何建、建什么、怎么建?记者采访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荣美。
建设数字中国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
问:如何理解数字中国的内涵?
肖荣美: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数字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与治理模式的新范式、新形态,指出“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一重大论断,不仅深刻揭示了数字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更清晰指明了数字中国的时代意蕴。
《规划》从世界数字化发展大趋势、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了夯实基础、赋能全局、强化能力、优化环境的战略路径,勾勒出数字中国建设的壮阔图景。从中,我们可以清晰读出数字中国的内涵:数字中国是以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和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为基础,以构建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为关键能力,在建设公平规范的数字治理生态和构建开放共赢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格局中,持续推动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所形成的全新形态。
问:建设数字中国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有什么重要意义?
肖荣美: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加快演进升级,经济社会发生系统性变革,驱动我国加速迈入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数字时代。建设数字中国是把握数字时代浪潮,统筹推进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的关键路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蕴含着丰富内涵,我们可以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重要特征方面进行解读。
一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近年来,网上购物、智慧家居、智慧交通等场景正逐步改变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农村极偏远地区学生通过教育数字化享受到了海量优质的教育资源,敢触网、善用网的老年人也在逐步增多,不同群体在数字技术进步和应用中增进了福祉、提高了生活品质,迈进了现代化社会。可以说,加快数字中国建设的过程也是我国不断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过程。
二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建设数字中国与共同富裕目标高度契合,共同富裕需要解决普遍增长和均衡发展的问题,数字中国建设同样也是,特别是数字技术本身具有广覆盖性、高创新性、强渗透性的特征,融合了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既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也为均衡发展提供了重要路径,数字中国建设让亿万人民在数字化发展中拥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数字中国建设过程中,数字基础设施的适度超前建设、数字消费场景的建立、数字产业的发展等一系列布局都能带动经济发展,有效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向上向善网络文化的蓬勃发展、数字技术融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广泛传播,有助于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四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数字中国建设为数字技术赋能生态环境“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提供可能,为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探索新路径。同时,数字化绿色化的协同发展也为绿色低碳生产贡献新方法,以数字化的发展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是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
五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所强调的创新发展、安全有序、平等尊重、开放共享的理念,与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理念一脉相承。作为全球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建设数字中国,不仅为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提供数字化动力,也为推进全球网络空间发展和治理体系变革贡献中国方案。
打破“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础,发挥数据要素核心价值
问:《规划》指出,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础,一是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二是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如何理解“两大基础”?
肖荣美: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以“一硬一软”两种形态,构筑起数字中国建设的两大基础。其中,数字基础设施是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基础设施。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核心资源和要素。
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数据资源的产生、传送、采集、汇聚、流通和应用等一系列过程要在数字基础设施中运行和完成;数字基础设施要实现万物互联也必须以数据资源为纽带。如果把数字基础设施形象地比作人体“大动脉”,那么数据资源就是“血液”。只有打通大动脉、畅通大循环,人体机能才能得以运转。数字中国建设也是如此,只有推动各行业、各领域的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应用基础设施高效安全连接,打破“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础才能真正夯实,在此基础上的一系列数字化应用才能顺利开展,有序流动的数据要素才能发挥其核心价值。
问:数字中国建设如何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肖荣美: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催生了数字经济、数字政务、数字文化、数字社会和数字生态文明新形态。《规划》对数字技术如何全面赋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做出了明确部署,并分别就数字经济、数字政务、数字文化、数字社会、数字生态文明进行了具体布局。这是站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高度,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首次在正式文件中对数字化发展的五大赋能方向进行体系化布局。其中,数字经济、数字社会与以往发展要求和内容进行了有效衔接;数字政务在数字政府的概念上进行了拓展和延续;数字文化进一步明确了其建设和应用范畴;数字生态文明的概念则是首次提出。
具体来看,《规划》针对各个领域设定了不同的发展目标,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发展要实现质量效益大幅增强,政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要明显提升,数字文化建设要跃上新台阶,数字社会精准化普惠化便捷化要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生态文明建设要取得积极进展。围绕不同目标,又明确了各自发展路径。比如,数字经济中,提出要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推动数实融合,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数字政务中,提出要加快制度规则创新,强化数字化能力建设,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数字文化中,提出要大力发展网络文化、推进文化数字化发展、提升数字文化服务能力;数字社会中,提出要促进数字公共服务普惠化、推进数字社会治理精准化、普及数字生活智能化;数字生态文明中,提出要推动生态环境智慧治理、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倡导绿色智慧生活方式。
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关键能力
问:《规划》指出,要强化数字中国关键能力。关键能力是什么?如何强化?
肖荣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规划》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一体之两翼”的总体思路,统筹发展和安全,将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定位为数字中国建设的两大关键能力。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数字中国建设全局的“牛鼻子”;而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唯有守住安全底线,数字中国建设才能行稳致远。
在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方面,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知识产权转化收益分配机制。在筑牢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方面,要通过完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基础制度、健全网络数据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体系等,切实维护网络安全和增强数据安全保障能力。
以系统性思维和高效组织保障推动数字中国高质量发展
问:《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到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当前,我们还面临哪些挑战?如何补齐发展短板,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肖荣美:《规划》部署的各项重点内容,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当前数字中国建设面临的一些挑战。总体来看,贯穿全文的“整体布局”就是要着力解决数字中国建设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亟待提升的问题。
数字中国建设本身具有跨界属性强、融合应用需求强、业务关联性强等特点。《规划》指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就是要解决当前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在数字化发展过程中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的问题。比如,《规划》用“打通”“畅通”强调数字中国建设基础夯实,就是要着力解决跨地区、跨系统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问题,数字基础设施与传统基建的共建共享问题,跨部门跨系统公共数据要素的有效汇聚问题,跨行业数据要素流通利用问题。再比如,《规划》提出,加强立法统筹协调,研究制定数字领域立法规划,及时按程序调整不适应数字化发展的法律制度,就是要重点突破现有法律法规与数字化快速发展所催生的新业态、新模式不完全适配的问题。
这些短板弱项,解决起来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在持续加大对数字中国建设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力度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解决,拆除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各类壁垒,建立各级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力量通力合作的格局,以系统性思维和高效组织保障推动数字中国高质量发展。(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柴雅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