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纪法规| 审查调查| 通报曝光 | 巡视巡察| 信息公开| 廉政教育| 媒体聚焦| 学习园地
所在位置:首页>央媒说冀>
大运河畔古城焕新颜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发布时间:2023-02-03 09:53:37

写春联、剪窗花、捏泥塑、搓线香……春节前夕,大运河畔的河北省沧州市百狮园南川古渡广场大红灯笼高高挂着,一场“运河·年味儿”文化大集正火热开启。参观游赏的市民络绎不绝,纷纷体验丰富多彩的民俗年味儿。

走进熙熙攘攘的百狮园,南川楼、朗吟楼两座仿古建筑相对而望,形态各异的石狮随处可见,冰封的运河像一条晶莹的丝带环绕着集市广场。“这里过年气氛真浓!我们一大早就赶到了,选了许多特色食品,准备和同事分享自己的家乡味。”市民李先生工作在外地,今年是疫情发生以来首次返沧过年,“运河变化太大了,这儿以前还是片河滩荒地,现在竟成了水清景美的公园。”李先生感慨地说。

河北省沧州市百狮园南川古渡广场“运河·年味儿”文化大集现场。 杨洋/摄

百狮园位于大运河沧州段著名的“几”字形河道处,原是两个城中村。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挤压和运河河道、堤顶路的限制,两村村庄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低洼地。“那时候,人们不注重环保,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运河里,运河水面漂的都是发黑变臭的垃圾,加上几个养殖农场的排废污染,一到夏天,那股味道简直难以忍受。”想到运河以前的场景,李先生仍痛心不已。

沧州自古因大运河闻名,是运河流经里程最长的城市。历史上,漕运曾造就沧州数百年繁华。然而,随着水运地位日渐式微,沧州段的运河逐渐干枯,断航已有40余年。不仅如此,某些河段还因污染变得脏乱差,这条“母亲河”不复往日的容光。

“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必须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沧州市大运河办办公室主任刘占勇告诉记者,近年来,沧州市聚焦运河沿线区域,实行严格的生态管控和河道治理,通过河道清淤、垃圾清理、生态补水和水质提升,2022年,运河沧州段已实现全线有水,水质均达到Ⅳ类以上。

“水来了,运河就‘活’了,现在运河两侧经常能看到绿头鸭、白骨顶鸡等水鸟逗留嬉戏。以前市民休闲娱乐大多选择商场、练歌房等室内活动,如今运河沿线的公园也成了好去处。”刘占勇说,2022年9月1日,运河中心城区段实现旅游通航,一跃成为沧州人热衷的“网红打卡地”。

大运河流淌的不仅是奔腾的河水,更是穿越千年的历史与文化。2021年以来,沧州市开展运河沿线文化遗产和非遗项目的文物修缮和考古勘探,着力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工程。“建成后,杂技、武术、狮舞等沧州特色非遗项目将在这里集中展演,由非遗传承人亲身示范与讲解,游客可以近距离感受沧州的运河文化底蕴。”承建非遗展示中心的大运河集团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大运河生态治理和文化带建设关系到整个沧州城的发展,任务重、涉及资金多,必须强化监督,为打造清廉运河工程提供坚强纪律保障。”沧州市纪委副书记杜建新告诉记者,自大运河文化带的项目落地开始,沧州市纪检监察机关就以“室组地”联动监督的方式实行全程跟踪监督,紧盯招标采购、安全生产等关键环节开展常态化专项监督,逐一排查廉政风险点,推动项目建设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在纪检监察机关有力的监督推动下,183项工程任务按质按量完成。

生态环境好不好,人民群众的感受最直接。“村里的运河水由黑变清,街道也比以前干净敞亮了,每天呼吸新鲜的空气,再沿着景观带跑上一圈,现在身体素质提高不少!”一位住在附近村庄的谷大姐兴奋地说。运河环境的变化不仅送来了健康,还带来一套“致富经”。谷大姐告诉记者,去年,村里组织开设了几个采摘园,时令季节许多城市居民过来赏玩,借着乡村旅游的东风,她也开了个农家乐,经常忙个不停,“环境美了、钱包鼓了,日子越过越红火”。

“好!再来一个!”一阵喝彩打断了我们的谈话,原来,糖画手艺人正不断画出各式各样的兔子糖画,引得围观群众连连称赞。集市的喧闹让大运河畔年味儿越来越浓,伴随着春节的脚步,静谧的运河也将焕发新的生机,充满希望地流向下一个春天。(记者 史梦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