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纪法规| 审查调查| 通报曝光 | 巡视巡察| 信息公开| 廉政教育| 媒体聚焦| 学习园地
所在位置:首页>媒体聚焦>
深度关注 | 我是红色讲解员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时间:2021-03-23 08:36:45

图为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用自己一套独特的解说方式在为游客进行讲解。新华社记者杨世尧 摄

图为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在为观众讲解。新华社记者刘颖 摄

河南兰考县焦裕禄同志纪念馆,讲解员董亚娜的忙碌比往年来得更早,“以前都是清明节后才到参观旺季,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最近我们平均每天都要接待五六千人。”董亚娜说,“从事讲解员工作快30年了,忙并快乐着。”

“欢迎来到焦裕禄同志纪念馆,我是您的讲解员董亚娜……”简单的开场白之后,便是一场心灵的红色之旅。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到延安革命纪念馆,再到西柏坡纪念馆、抗美援朝纪念馆,讲解员们口中的红色故事,描绘着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

红色故事讲给别人,也讲给自己

1994年3月,16岁的董亚娜从某铁路学院毕业后成为焦裕禄纪念园的讲解员。焦裕禄精神,一讲就是27年,既讲给别人,也是讲给自己,用她的话来说,“要先讲到自己心里,才能讲到参观者心里。”

纪念馆重新修整布展期间,从挖掘研究材料,到赴全国各地征集焦裕禄生前使用过的物品,董亚娜每天早出晚归,出门时儿子还在熟睡,到家时儿子已入眠。有一次,她和同事们开车去开封寻找当年焦裕禄临终前交给大女儿焦守凤的手表,车子刚好从家门口经过,碰到了在门口玩耍的儿子,她便下车和儿子打招呼。40多天没见着妈妈面的孩子一下子跑过来抱住了她。

“做讲解员以来,我几乎没有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但和焦书记在兰考工作的四百多天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用焦裕禄精神来弘扬焦裕禄精神,我觉得自己还有无穷的干劲和力量。”董亚娜说。

在河北西柏坡纪念馆,90后讲解员李红杰说自己最喜欢的是毛主席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讲的八个字:戒骄戒躁、艰苦奋斗。“毛主席用这八个字告诫全党,我也用这八个字告诫我自己。”

2014年4月,怀揣着“军装梦”和对“赶考”出发地的景仰,李红杰从河北省石家庄市某艺术团转行来到西柏坡纪念馆,新的工作却给了她当头一棒:从家里坐三个小时长途大巴才到西柏坡,两万多字的讲解词只是基础,最多的时候一天接待八批参观者,腿肿到下不了床。“知道会苦,没想到这么苦。”李红杰笑着说。

为尽快适应工作、提升自己,李红杰坚持每天比其他同事早起两个小时练习基本功,中午利用午休时间熟悉材料,日积月累,如今,她已成长为西柏坡纪念馆的五星级讲解员,接受采访时,西柏坡的革命历史随口就来,说、唱、演样样都在行。回忆往事,这位开朗的讲解员声音有点哽咽:“来西柏坡,对我自己来说也是一场‘赶考’,每当遇到困难或取得成绩,我都会把讲给别人的革命故事再给自己讲一遍,想想毛主席那八个字,心里就少了些浮躁,多了份责任和厚重。”

每一次讲解,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这是很多讲解员共同的感受。“虽然看起来每天都在做一样的事,但能感受到自己在不断改变和升华。”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讲解员李欣曈说。在工作的第一年,她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现在已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她把自己比作一棵树,一棵曾经“光杆的树”,讲解中的点点滴滴,让她日益枝繁叶茂。

见证与感动每天都在发生

“我给你说说昨天去看孙景坤爷爷的事儿吧,感触特别深!”辽宁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讲解员裴亚男给记者讲起自己亲历的动人情景。她说,当讲解员,会接触到很多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年龄的参观者和革命前辈,让自己感动的事几乎每天都有。

志愿军老兵、“时代楷模”孙景坤,是裴亚男在讲解中介绍的重点人物之一。老人家荣立一等功的证书就陈列在纪念馆,他舍生忘死血战沙场,退伍后深藏功名,带领村民改变家乡贫困面貌的事迹也早已熟记于心,却从未见上老人一面。今年3月15日,裴亚男终于有机会去看望老人,圆了自己的梦。

“讲解时觉得他是高大的英雄,见了面更觉得像邻家的爷爷,那么朴实,离自己那么近。”裴亚男说,一件挂满军功章和纪念章的军装挂在床头,虽然行动已很不方便,老英雄的军礼依旧行得分外庄重。交谈中,老人多次提到自己的腿不好,走不了路,要不还能做很多事。“爷爷这么一说,我的眼泪就控制不住了,无论什么时候,他想的都是怎么为国家和社会做点事。我要把老英雄的故事更好地讲给更多人。”裴亚男说。

感动,也埋在李红杰的心里。2018年的夏天,西柏坡纪念馆迎来了一个特殊的“参观团”。一家七口,其中年龄最大的老人已有90多岁,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老人家坐着轮椅,考虑到当时纪念馆还没有电梯,李红杰建议他们只在一楼参观。没想到,一家人却坚持要全部参观一遍。孩子们说,来西柏坡是他们一直以来的心愿,就是抬也要抬着老人全部看一看。

一家人认真看,李红杰细细讲,为了让老人能听清楚讲解的内容,李红杰特意俯下身体,一句一句讲给老人听。平常五十分钟可以看完的展厅那次花了两个多小时。在第七展厅,李红杰为一家人现场演唱了一首《支前民谣》,“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歌声响起,老人家随声唱和、泪流满面。

“那一刻,我再也讲不下去了,大家就在热泪盈眶中静静地回味那些过往的岁月,我觉得自己身上满是力量,这可能就是信仰的力量吧。”李红杰说。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一位患病的孩子在父母陪伴下来看展览,父亲说,孩子最大的乐趣就是看革命历史书籍,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到革命圣地延安来看一看;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一位老人在党旗前肃立,艰难而庄严地举起握拳的右手,看着誓词一字一字地读……采访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讲解员们的见证还在继续。

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下去

朱淑华是从2018年7月开始担任湖南省汝城县“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讲解员的,陈列馆故事的主人公徐解秀就是她的曾祖母。

“在观看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时,听到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讲述‘半条被子’的故事,我非常激动,从小长辈们就经常跟我们讲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共产党是自己只有一条被子也会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好人。”朱淑华说,得知陈列馆在招聘工作人员,她立马放弃在外地的工作,回到家乡当了讲解员。“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故事,把党的温暖传递给更多人,这是我作为徐解秀后人应承担的责任。”讲解中,有些人对红军历史很感兴趣,常常会问到一些“课外题”,朱淑华就通过书本、电视、手机等不断学习,不仅能做到对答自如,还可以根据不同游客的需要调整讲解词,做到“因人施讲”。

在陕西延安革命纪念馆,如何让青少年认真听完将近两个小时的革命历史并有所感悟,曾是讲解员王园园最头疼的事。“孩子们的吵闹声经常让我无法集中注意力去讲解,随着参观时间的推移,愿意跟上我的步伐、安静听讲的也越来越少。”

有一次,王园园带自己的女儿参观纪念馆,她兴致勃勃地为孩子讲述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女儿却一脸茫然:“妈妈,我好像没有听懂。”那一刻,她才知道,不是孩子们静不下心,而是自己的讲述出了问题。

“让孩子们因为我的讲解增加对革命历史的兴趣和对祖国的热爱,这是我工作的价值所在,必须跨过这个坎。”王园园说。为此,她专门研究撰写了一套适合小学生的讲解词,对每一次讲解中遇到的问题仔细分析,并认真观察孩子们在参观过程中的兴趣点,设置互动环节,调动他们的热情。

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喜欢听她的讲解。一个小学三年级的男孩在听完讲解后走到王园园跟前说:“阿姨,你讲得真好,我长大了也要像你一样给大家讲述这些感人的历史和故事。”后来,这位小男孩成了延安革命纪念馆的小小讲解员。

让红色故事走进更多人的心田,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下去,很多纪念馆和讲解员都在努力。

焦裕禄同志纪念馆成立了焦裕禄精神宣讲团,进校园、进机关,为社会各界讲述焦裕禄感人事迹,并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拍摄电影电视节目等不断加大宣传力度。

西柏坡纪念馆成立了讲解员艺术团,尝试在讲解中唱民谣、打快板,还编排了《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伟人风范》等红色主题剧目,把讲解艺术化,让更多的人因为喜欢讲解而喜欢上西柏坡,因为喜欢上西柏坡而热爱接受党史教育。

延安革命纪念馆专门针对青少年群体策划了一系列活动,通过讲述、多媒体和手工实操相结合等方式,让红色文化走进青少年的心田。(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