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发布时间:2017-06-20 09:17:45
“九千将士进涉县,三十万大军出太行。”作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河北省涉县见证了八路军英勇抗战的历史。在脱贫攻坚这场新战役中,全县纪检监察机关紧盯扶贫领域问题线索,严肃监督执纪问责,以精准监督助力精准脱贫——
“固新镇西山村党支部委员、会计李海东向危房改造户索取财物,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近日,河北省涉县召开一场由10万人参与的警示教育大会,采用电视直播方式,通报了7起扶贫领域典型问题。
西山村村民雷老二一家围坐在电视机前认真收看了节目。他感慨地说:“县纪委把这些害群之马清理了,老八路的好作风又回来了,俺们心里更敞亮,脱贫的劲头更足了。”
热线+下访,“天线”支到群众家门口
“林业技术员来村里指导核桃种植,可以收取劳务费不?”近日,索堡镇上温村一村民无意之间的一句问话,引起了到村下访的镇纪委书记樊火雷的注意。他敏锐地意识到:这其中可能有问题!
经涉县纪委深入调查,查明上温村党支部书记赵三丑以给乡镇林业员辛苦费的名义从村里取走1万元,并与林业员私分。鉴于赵三丑还存在其他违纪行为,县纪委决定给予其留党察看一年处分,给予镇林业员苏考元党内警告处分。
“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治理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基层是‘主战场’,更要依靠人民群众。”涉县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宋玉申表示,该县将监督触角延伸到最基层,及时发现和查处基层党员干部违纪问题,把“天线”支到群众家门口。
为主动收集问题线索,涉县纪委一方面统一格式制作展牌,将纪委书记手机号码、举报电话、举报邮箱等在全县范围内公开。另一方面,出台《县纪委关于乡镇纪委“走下去、接地气、访民情”的实施意见》,让纪检干部走下去听民声,全县17个乡镇纪委书记每周进村入户,每半年对所辖行政村全部摸排一遍。
今年以来,该县共收到举报线索90条,乡镇纪检干部下访1300余户,梳理问题线索35条,转立案12件。
督导+问责,“放大镜”紧盯每条线索
“你村有多少扶贫项目,有没有干部来指导扶贫工作,目前收到多少扶贫款,是否足额收到?”这是涉县纪委扶贫领域专项督导组人员与赤岸村会计张维科做精准扶贫信息比对时的一幕。
“底子不清”是基层纪检组织监督执纪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涉县纪检干部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严实作风,深入群众了解情况。督导组拿起监督的“放大镜”,严查每条问题线索。在紧盯村“两委”干部、基层站所工作人员、扶贫工作人员等三类重点人员的同时,主动与扶贫、财政等部门对接,共享信息,获取扶贫资金种类及分布、贫困户基本情况等数据,梳理风险点、比对核实线索。
经过现场查看、信息比对、入户核实等方式,专项督查有了结果,一个个问题浮出水面:佛堂村陈某某一家不符合危房改造户要求,固新镇原曲村姚某某一家不符合低保户要求,辽城乡崔某某家中有公职人员被列为贫困户……
通过专项督导,该县共发现扶贫领域问题线索67条,立案查处19起,处分党员干部37人,其中开除党籍4人、留党察看1人、撤销党内职务1人。同时开展扶贫领域大清理工作,清退不符合条件的低保户319户819人。
警示+制度,“总阀门”堵住违纪源头
“请全体起立,涉县人民法院关于张学林职务侵占案宣判如下……”4月11日,涉县人民法院依法对更乐镇红街村党支部原书记张学林进行公开宣判。该县200余名村干部参加旁听。
以案为鉴,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是涉县在加大扶贫领域违纪问题通报曝光力度后的又一项举措。这既是对胆大妄为者的又一次敲打,又警醒觊觎扶贫资金的少数党员干部,促使其知止收手。
本着“对症下药”原则,涉县纪委还针对扶贫领域违纪案件暴露出的问题,推动源头治理,督促相关部门出台《涉县扶贫资金项目验收“三验三查”办法(试行)》《财政扶贫资金运行流程二十条》等10多项规章制度,为全县扶贫领域违法乱纪行为在源头上设置了“总阀门”。
“抗日战争时期,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涉县战斗生活了六年。涉县广大群众为支援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涉县县委书记汪涛表示,“在脱贫攻坚新征途中,不让一个老区群众掉队是党的庄严承诺。我们将继续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牢记使命、勇担责任、严明纪律,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人员稳定脱贫。”(记者 刘正军 通讯员 冯俊玲 冯晓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