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纪法规| 审查调查| 通报曝光 | 巡视巡察| 信息公开| 廉政教育| 媒体聚焦| 学习园地
所在位置:首页>工作动态>创新实践
隆化:强化党内监督 推行“六种谈话机制”

来源:承德日报发布时间:2016-11-11 08:16:08

    今年以来,隆化县制定了《“四种形态”运用指导手册》《推进监督执纪谈话规范化实施细则》和《实施方案》《关于对受处分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关怀谈话的办法》,探索建立“六种谈话机制”,把运用“第一种形态”贯穿监督执纪全过程,有效发挥提醒、警示、纠错、教育作用,促进监督执纪规范化、精准化、具体化。截至目前,全县各级党组织共进行廉政谈话1286人,其中履职廉政谈话617人、任前谈话203人、提醒谈话305人、函询谈话15人、诫勉谈话25人、关怀谈话121人。

    履职廉政谈话“重预防”

    突出六大纪律,强化“心怀戒律、警钟长鸣”

    对领导干部的履职廉政谈话把“预防”作为根本目的,年初或年中拟定谈话名单和具体安排,重点就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情况、遵守党章党规党纪特别是遵守“六大纪律”情况等8 项内容,为同级党委管理的所属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班子成员及重要岗位党员干部打“预防针”,督促领导干部“心怀戒律、警钟长鸣”。

    任前廉政谈话“重教育”

    突出责任意识,强化“调标定位、一岗双责”

    隆化县建立任前谈话机制,主要突出责任意识,就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求、对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的要求、廉洁从政要求等5 个方面,对新提拔重用的领导干部进行“再教育”,督促新提拔重用的领导干部加强廉政知识学习、提高廉政意识,自觉践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尽快入“角色”,确保他们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开好头、起好步,在新的岗位上不掉队、走正路。

    提醒谈话“重整改”

    突出遏制苗头问题,强化“咬耳扯袖、消除隐患”

    隆化县建立提醒谈话机制,就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不到位,重点工作进展缓慢,在党内集中教育活动、领导班子换届等工作中存在问题较多、民主测评满意度低等问题,以正式谈话方式了解情况、询问示警,通过“咬耳扯袖”,对领导班子或班子成员及时提醒,强化事前监督。同时,提醒谈话注重后续整改,要求在谈话后15 个工作日内,谈话对象必须就所谈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形成书面材料报送县纪委监察局和县委组织部。对整改不到位的,督促整改,消除隐患。

    函询谈话“重排查”

    突出纠偏扶正,强化“澄清事实、分类处理”

    作为反映领导干部问题线索的处置方式,函询谈话内容根据信访举报、上级交转办、办案发现、巡察发现等8 类问题线索确定,主要适用于反映的问题具有一般性、过于笼统等方面。通过排查,发现被反映人确实存在违纪问题的,根据相关规定转为初核或作适当处理;属诬告陷害的,在一定范围内予以澄清;暂时不能认定的,予以提醒谈话。

    诫勉谈话“重警诫”

    突出问纪追责,强化“当头棒喝、悬崖勒马”

    针对存在多次受到提醒谈话,仍无明显改进的;违反问责条例规定情形,失职失责,情节较轻的;违反“六大纪律”虽有违纪事实,但情节轻微,不需要追究党政纪责任,但造成不良影响的等四方面问题,隆化县建立了诫勉谈话机制,对于没有改正或改正不明显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纪律处分或组织处理,强化震慑作用。

    关怀谈话“重帮教”

    突出组织关怀,强化“亡羊补牢、重焕信心”

    为充分发挥纪律处分的警示、预防、教育功能,隆化县建立了受处分党员干部关怀谈话机制,在党员干部受处分期内,每半年开展一次教育关怀谈话,其中送达处分决定书见面或处分期满时必谈,通过谈理想、谈党纪、谈工作、谈家庭,既“拉一把”,又“管起来”,让“问题”干部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帮助受处分党员干部深刻反思错误的同时,重塑“心灵家园”,重拾工作信心。(刘明义 荣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