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纪法规| 审查调查| 通报曝光 | 巡视巡察| 信息公开| 廉政教育| 媒体聚焦| 学习园地
所在位置:首页>观点>

路洪昌:坚持精准执纪理念 提升纪律审查实效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发布时间:2016-09-07 09:50:00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全面从严治党对纪检监察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准和把握政策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聚焦监督执纪问责,尤其需要树立精准意识,把握方向,把准政策,既要守土尽责、勇于担当,从严执纪;又要讲政治、顾大局,精准执纪,不忘初心,朝着依规管党治党方向前进。

践行“四种形态”,校准监督执纪的目标方向。“四种形态”针对党员干部违纪行为的共性规律,给出由轻到重的因应之策,重在规范各种形态的选用条件、执纪标准和尺度。履行监督执纪职责,必须以“四种形态”为基本遵循,精准把握三个目标方向。一要着眼全面从严。“四种形态”凸显对全体党员的全覆盖、对违纪行为的零容忍,关键在于“全面”和“从严”。坚持精准执纪,就要把执纪底线由国家法律前移至党的纪律,将所有党组织、党员干部都纳入纪律约束范畴,用严于法律的纪律和规矩来衡量日常行为,用纪律管住大多数。二要注重标本兼治。治标有效,才能治本有道。“四种形态”描绘的是标本兼治的实践路径,是从根本上推动不敢腐走向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之策。坚持精准执纪,既要抓高压惩治、震慑常在,消减存量推进治标;又要抓早抓小、动辄则咎,遏制增量深化治本,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三要体现严管厚爱。严肃纪律是治病救人,而非整人害人,既要有严肃无情的刚性一面,也应有关心爱护的温情一面。坚持精准执纪,要对照“四种形态”,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把对干部的严管厚爱体现在抓早抓小上,体现在日常教育、管理和监督上,既不能对轻病下猛药,也不能对重病采取姑息疗法,甚至讳疾忌医,而要把“好同志”与“阶下囚”的中间地带改造成“带电”的缓冲区。

坚持统筹兼顾,理清监督执纪的深化之路。纪律审查是纪委主业中的主业,必须顺应反腐败斗争形势任务要求,回归党章“原教旨”,一切向着纪律发力,用更严格、更缜密、更主动的纪律思维,推动向精准执纪转变。要突出抓早抓小,动辄则咎,打破“重大案、轻小错”的思维定势,在不降低大案要案执纪审查力度的情况下,把抓住“小问题”作为用纪律管住大多数的切入点,发现苗头马上去管,触犯纪律及时处理,增加执纪的提前量。要坚持紧盯关键少数与管住大多数并重,在盯紧各级班子成员尤其是一把手的同时,延伸监督触角,发现违纪的一律动辄则咎。要坚持事后查处与常态监督并重,不断完善党内监督方式,强化派驻监督、巡察监督、明察暗访监督、专项检查监督,让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时刻感受监督的存在,强化不敢、知止的氛围。要坚持“打老虎”与“拍苍蝇”兼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把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重要任务,拿出真招实招,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提升人民群众对正风反腐的获得感。

紧盯“四个环节”,优化监督执纪的具体举措。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增强党性修养和担当精神,把精准执纪理念贯穿于纪律审查的全过程。要精准发现问题,在接受群众信访举报基础上,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密切关注网络、媒体等舆情信息,找准问题“线头”;强化大数据思维,注重收集、分析、运用数据信息资源,提高筛查问题线索实效性;强化巡察监督,对标靶向,提高发现问题精准性。要精准研判甄别,深入分析本地区普遍性问题,精准研判群众诉求;完善集体排查和评估制度,加强对问题线索的要素分析、量化评估,集体确定分类处置方式和标准,快研快评、快转快办,实现“零暂存”;扩大谈话函询覆盖面,紧盯事前排查、事中评估、事后复核等关键节点。精准执纪审查,明确初步核实、立案呈批、谈话取证、量纪建议等程序规定,严格按步骤、方式、时限行使审查权;坚持快查快结,在确保质量前提下尽量缩短审查周期,着力查清主要违纪事实,涉嫌违法犯罪问题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精准执纪审理,对重大、复杂、疑难案件,实行审理提前介入,指导完善证据链条,协商把握处理方向;探索实行案件审理简易程序,把握均衡量纪,建立审结案例台账,对同一时期违纪事实和违纪情节相近或类似案件,做到同案同惩、类案类处;落实“一案双查”,倒逼“两个责任”,提高执纪的政治、社会、法纪效果。(作者路洪昌系河北省承德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