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武强县纪委紧扣当前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形势,积极探索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通过推行“一委一课一阵地”模式,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委”即:村务监督委员会。充分发挥村级廉政监督的前哨作用,切实填补基层组织监督的“空白点”,在全县238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明确负责对村级事务办理运行流程的全程无缝监督,加强对村干部权力运行的制约管控,相继建立了签字背书、工作台账、月度例会、季度报告等四项制度,以确保村级事务的规范运行、正常运转。同时,从办事公道、为人正直、敢于负责、群众口碑好的老干部、老党员和有威信的村民中挑选了480名为村级廉政监督员,颁发廉政监督员证书,负责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廉政宣传、廉政教育、廉政监督等,把监督触角延伸至社会的最基层、工作的最前延,保障了群众对村务工作的监督权,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了腐败现象的滋生。
“一课”即:廉政教育大讲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在组织农村党员干部赴外地进行参观学习的同时,结合中央最新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组织7个乡镇(区)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分片开展“廉政党课”进农村活动,通过播放“勤廉风采”、“贪官警示录”、“今日说法”等党风廉政专题节目,运用生动事例和详实资料,让农村党员干部为之“震动”、深受“触动”,并转化为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自觉“行动”,切实增强廉政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截止目前,全县已对830名村干部进行了集中培训。
“一阵地”即:特色廉洁文化教育阵地。依托武强“千年古县、年画之乡”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入挖掘地域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中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相关的基因,全力打造一批集爱国主义教育与反腐倡廉教育于一体的的崭新阵地。坚持因地制宜,持续打造沿307国道和饶武路沿线“V”字型廉政文化示范带,实现廉政文化、乡土文化和群众文化的有机结合,目前,全县廉政文化示范村已占到行政村总数的1/5。同时,充分发挥好“两馆一园”(武强年画博物馆廉政教育基地、林东抗日战争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警、净、竞”大观园警示教育基地)的引领作用,利用五四、七一、十一、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等节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廉洁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形成价值认同。今年以来,共举办廉政文化进农村下乡演出3场,播放廉政影片23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衡水市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