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城县以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为重点,拓宽信访渠道,狠抓办案质量,提升纪律审查水平。截止7月底,共初核各类问题线索67起,立案69起,追究纪律处分60人。其中查办乡科级案件8起,“小官腐败”案件20起,挽回经济损失174万元。
多渠道排查问题线索。发挥信访举报主渠道作用。通过24小时接受群众电话举报、纪委书记定期接访、开设书记举报信箱等方式,积极受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向纪检监察室或有关单位转办移交。今年以来,共收到来电、来信、来访及网络举报124件次,转立案64起。围绕惠农专项资金开展监督检查。跟踪上级惠农资金流向,依托专项资金监控平台,对城乡低保、新农合资金、水利工程、良种补贴、乡村中小学校网建设资金等专项资金项目的使用、验收等环节开展专项检查,发现虚报冒领、滞留挪用问题线索15条。围绕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正风肃纪、还利于民专项整治回头看行动,从中发现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作风问题线索6条。
多措提升纪律审查力量。通过内设机构调整,由原来的1个纪检监察室增加至3个室。将全县8个乡镇和县直单位划分为平原乡镇片区、山区乡镇片区和县直三个片区,分别由3个室指定办案区域。根据案件线索所在区域、类别科学配备办案组成员。先指定案件主办人,然后配备不同年龄段、所需专业办案组成员,发挥各自特长,优势互补,提高办案效率。积极探索乡镇交叉办案。对于反映村干部问题多、时间跨度长的案件,抽调其他乡镇纪委人员参与县纪委联合办案,发挥乡镇纪委农村工作政策熟、基层经验丰富的优势,既有利于打破人情干扰、消除办案人员的思想顾虑,又有利于乡镇之间相互学习监督,保证了取证全面准确。
发挥纪律审查综合效果。突出“两个责任”,体现政治效果。县纪委实行“一案两报告”制度,针对办案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向涉案单位下发《纪律检查建议书》和《监察建议书》,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意见。截至目前共向基层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下发“两书”6次,并跟踪落实情况,履行好党内监督专职专责。加强制度建设,体现法纪效果。完善案件线索管理制、办案回避制、办案主办人制等制度,促进办案工作规范化;加强典型案件剖析,发挥警示教育的震慑作用。今年以来,在全县范围内召开警示教育大会1次,通报典型案件5起;班子成员分组到乡镇开展基层党员干部警示教育培训3批次。
在深化纪律审查工作同进,不断加强信访举报处理反馈及回访工作,树立纪委敢于担当的社会形象。规范问题线索管理程序,加强与上级纪委和反映人的联系沟通,最大限度地的化解群众积怨。今年以来共接待群众来访38人次,未发生一起由于办案工作造成的越级上访问题。(邢台市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