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纪监督问责,是党章赋予纪委的重要职责。保定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抓住作风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聚焦主业主责,紧握惩治腐败这个拳头,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以新的工作成效为服务保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抓热点履行监督执纪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专项治理为突破口,进一步密切关注工程、民生等领域热点问题,着力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权益的违纪违法案件。
开展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土地招拍挂“暗箱操作”问题专项整治,共自查工程项目2257个,发现各类问题112个,整改到位107个,其余5个问题正在进行整改。对14起典型案件进行了公开曝光,给予党政纪处分27人。
开展“审批提速、服务提质、效能提升”专项整治,着力整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情况,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70项,减少比例为32%;以零容忍态度,叫板“吃拿卡要”“庸懒散拖”问题,连续在电视台对明察暗访中发现的问题公开曝光,对49个单位进行了问责,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1人,诫勉谈话16 人,通报批评41人。
开展公款消费、“三整治一清查”专项整治,集中整治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公款消费、公款旅游、公车私用等问题,明察暗访隐蔽餐饮场所和农家乐公款消费情况,共查处违反八项规定问题63起,党政纪处理43人,组织处理20人,并对10起典型案件点名道姓公开曝光。
开展“纠难治乱”专项行动,对9个县(市、区)的56个单位进行了检查,共发现各类问题40个。对治超站点进行明察暗访,共检查了12个县(市)的23个公路执法站点,发现14个站点存在8个方面的问题,6名相关责任人受到纪律处分。
抓节点紧盯违纪问题
重大节日,往往是不正之风的易发高发期,是对干部作风的重要检验。中秋节前夕,市纪委、监察局首次实行了公开承诺制度,除严明“十个严禁”之外,副处级以上干部还签订了廉洁承诺书1637份。这是我市建立重大节庆前介入、早打招呼提醒制度的又一次实践。
明察暗访,点名道姓公开曝光,持续释放执纪必严的信号,形成威慑,有效警示,深刻教育,是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工作的有效途径。截至目前,市本级开展明察暗访66次,发现各类问题283个,给予党政纪处分195人,诫勉谈话33人,通报批评41人,组织处理96人,对49个单位进行了问责整改;先后召开新闻发布会6场(次),对31起典型案件进行了公开曝光。
用制度的刚性纠正问题的弹性,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真正让制度成为带电“高压线”,是遏制“四风”问题反弹的关键。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定期收集和上报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和典型案件,实行月报、周报制度;坚持重要节日必查、重大活动必查、容易被忽视的场所必查,建立了常态化的监督检查制度;建立健全“四风”问题定期分析、干部作风状况民意调查、违纪违规问题快查快办和及时通报制度。通过制度固化成果,铲除滋生“四风”的土壤和条件,激发抓作风的恒久自觉性和持久动力,促进作风根本好转。
抓主业严惩腐败行为
党纪政纪是铁的纪律。只有顶风违纪的党员干部真正受到严肃查处,才能让等待观望者不再心存侥幸。铁面执纪、快查快办,市纪委、监察局力量向主业汇聚、工作向主业聚焦,一系列加强办案力量的措施紧锣密鼓地推出。
推进查办案件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出台了《委局机关办案组查办案件工作实施细则》,探索建立了纪委书记负总责,副书记各负其责,常委协助副书记的查办案件工作机制。